今年上半年來,已經有包括威剛、七彩虹、光威在內的五六家品牌宣布推出國產內存芯片的內存條,他們使用的都是合肥長鑫的DDR4芯片,去年9月份正式量產,這也是國內首次大規模量產自研的內存芯片。
內存芯片是全球半導體市場最重要的產品之一,占了全部半導體芯片的五分之一左右,每年產值約為700-900億美元左右,而研發、生產內存有著極高的門檻,全球內存芯片主要掌握在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這三家公司中,占了95%以上的份額。
國內在內存上的投資主要是合肥長鑫及福建晉華,不過后者因為被美國制裁,并沒有實際生產,合肥長鑫去年9月份量產了國產DDR內存。
根據資料,合肥長鑫集成電路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超過2200億元,選址位于合肥空港經濟示范區,占地面積約15.2平方公里,由長鑫12吋存儲器晶圓制造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空港集成電路配套產業園、空港國際小鎮三個片區組成。
其中,長鑫12吋存儲器晶圓制造基地項目是中國大陸第一個投入量產的DRAM設計制造一體化項目,也是安徽省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總投資約1500億元;空港集成電路配套產業園,位于基地以西,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合肥空港國際小鎮位于基地以北,規劃土地面積9.2平方公里,規劃總建筑面積4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00億元。
國產內存走過了量產的第一步,這是從0到1的重要突破,不過這還只是剛開始,產能提升是個長期過程,能從內存市場上賺錢更是遙遠的目標。
合肥長鑫一直沒有公布過營收及盈利數據,不過從第三方泄漏出來的信息顯示,Q1季度合肥長鑫未經審計的收入為2.55億元,凈利潤是-9708.86萬元,換句話說,Q1季度虧了就差不多1個億了。
對于剛剛進入芯片行業的中國公司來說,前期賺不到錢是必然的,技術研發到產品測試、客戶配合都是個燒錢的階段,依然任重道遠。
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