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材料,一代裝備,一代產業”,誰能搶占先機、率先突破,誰就能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我國新材料產業處于“黃金發展”前期。在當下及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里,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都離不開新材料的鼎力支撐,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車、功能服裝、智能家居等應用場景正呈現其優良性能。
近日,一篇題為《石墨烯熱控材料在華為5G產品中得到創新應用》的文章中提到,石墨烯是目前人類已知強度最高、韌性最好、質量最輕、導電性最佳的材料。作為行業領軍者的華為,敢為行業先,再次加碼石墨烯技術。一場新材料、新技術風暴或將就此開啟。
生活中,新材料無處不在,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國計民生,新材料正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在當下及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里,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都離不開新材料的鼎力支撐,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車、功能服裝、智能家居等應用場景正呈現其優良性能。
當前,我國新材料產業處于“黃金發展”前期。工信部預計,2020年底,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將超過6萬億元;到2025 年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0萬億元,并保持年均增長20%;到203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體實力將躍居全球前列,新材料產業發展體系基本建成,并能為本世紀中葉實現制造強國提供基礎支持。
企業紛紛搶占新材料風口
“即使是疫情期間,都有項目找上門來。” 8月28日,重慶科華新材料公司副總經理胡高吉有點傲嬌地說,“我們的單子都堆起了,忙不過來。”
記者走進位于江津珞璜工業園內的重慶科華新材料廠房,一條全自動的生產線正在運作中……已經生產好的ALC板都整整齊齊堆放在廠房內的空地處,等待出貨。
該公司研發的節能減耗、生態環保新材料ALC板,年產量超過250萬平方米,是西南地區砂加氣混凝土的頭部供應商。據介紹,自ALC板投產以來,年銷售增長額達到4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制造企業面臨需求放緩、產銷下滑的壓力。但作為一家新材料企業的重慶再升科技公司卻一路上揚,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56億元,同比增長39.04%,凈利潤達2.22億元,同比增長125.37%。
走進再升科技新產品體驗廳,小到一片高性能濾紙、冰箱隔熱芯材,大到航空隔音隔熱毯、定制化空氣凈化機組,一應俱全。“今年,我們建造了專業聲學實驗室,加快航空級隔音隔熱材料的深度研發,力爭在更多應用領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該公司董事長郭茂說。
國中創投首席合伙人、首席執行官施安平表示,伴隨著政策紅利的到來,新材料有望再上風口,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資本領域也越來越青睞新材料產業,一系列投資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也紛紛成立多個專門基金投入新材料產業的研發。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干勇所言,有了新材料,火力發電的煤耗將“腰斬”,軸承齒輪將幻化于無形,堅硬的現實載體將無限柔軟。
有關人士預測,具有柔軟、可印制和光電性能可調等特性的新材料,有望推動柔性顯示、能源轉換、仿生智能和健康監測等若干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撬動數萬億元級規模的市場。
石墨烯:最受期待的“神奇材料”
如今,在政策引導和技術推進下,我國石墨烯產業已經到了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關鍵時期,已經成為我國新材料產業乃至制造業實現彎道超車的突破口。
如果說此前石墨烯產業化項目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那么全球首批量產石墨烯手機在重慶市推出,則為該產業從“原材料—組件—智能終端”的全產業鏈有機結合提供了范例。
重慶石墨烯產業園是國家級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推動自主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占地1000畝,目前已經成為石墨烯技術原發地、專業人才聚集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及企業成長地。
重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建立了石墨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在廠房租賃、能源保障、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資金扶持。為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高新區鼓勵通過項目合作、技術入股、技術開發、科技咨詢等方式柔性引進人才,為人才提供住房及安家補助費,實行科技人才股權激勵政策,促進高端人才引進。
石墨烯可彎曲式手機、石墨烯電池、石墨烯電子紙、石墨烯透明鍵盤……作為近年來重慶大力發展的新材料產業,到2025年,石墨烯及相關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發達國家為搶占新材料科技的戰略高地,紛紛制定出相關戰略計劃并投入巨資。”新材料在線聯合創始人施發滿坦言,“一旦石墨烯宏量制備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瓶頸完全突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級的產值。”
賽瑞研究也預測,隨著石墨烯成本的降低和下游應用滲透率的提高,2020~2025年石墨烯市場規模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37.05%。
新材料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目前,新材料項目主要集中在先進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及金屬材料。由于新材料在新能源、環保 、通信、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廣泛使用,市場需求比較大,因此上述領域成為新材料產業資本追逐的熱門項目。
賽瑞研究分析,受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創業環境影響,廣東、江蘇、上海成為新材料項目集聚區國內前三強,且新材料項目融資呈現出天使輪及A輪項目占絕大多數、融資規模較大等特點。
2019年,化工巨頭巴斯夫在湛江投資100億美元興建改性工程塑料生產裝置;2018年11月,美國亨斯邁復合材料天津工廠奠基動工……除了跨國公司外,大量的產業資本紛紛進入新材料行業,融資項目保持快速增長。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僅在今年二季度,新材料企業注冊量達43355家,存續企業超過56萬家。截至目前,國內融資的新材料項目數近5000個。
“隨著全球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新材料的市場需求日益增長,新材料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世紀證券研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