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的種種做法可以看出,已經加大力度對華下手,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的工廠向華為提供芯片,美國試圖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想法,已經昭然若揭。
但中國在半導體產業的進步沒有被美國擊垮,即使在美國的種種阻撓之下,中國華為等公司仍然有著可觀的發展。因此,美國在近期再次升級了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阻撓措施。
美國主導的“半導體聯盟”
近日,據觀察者網報道,美國聯手日本、歐洲、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共64家企業成立所謂“半導體聯盟”,核心目的就是徹底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從國外獲得先進技術支持及設備供應的能力。美國一手主導的這個“半導體聯盟”覆蓋面積很廣,從基礎的原材料供應,到后期的軟件應用以及芯片生產,基本上將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企業都囊括在內,是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進一步圍堵。
客觀的說,美國此次主導的“半導體聯盟”,肯定會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造成一定影響,畢竟中國本身在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實力還有不足,需要從國外獲得一定的先進經驗,但如果說所謂“半導體聯盟”,能徹底扼殺中國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進而阻撓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進步,就純屬癡人說夢了。
半導體產業是現代電子工業的核心,也是一系列高科技產業的基礎,但國內本身具備較低制程芯片的生產能力,而且工業上往往對芯片的要求并不是特別高,短期內,國內芯片的制造能力,基本能夠保證國內的基礎需求。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封鎖的原因??
美國上下始終充滿著一種迷之自信,那就是中國的發展,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都是源于中國對美國相應技術的模仿。這種迷之自信來源于美國媒體數十年來對民眾的不斷灌輸,無論是當年的蘇聯,還是現在的中國,但凡有一些技術上的進步,美國媒體都能很快找到所謂的“美國原型”。
這種氛圍之下,美國始終認為,只要在半導體領域展開嚴密的封鎖,就能徹底扼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進步,此次所謂的“半導體聯盟”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中國在航空航天、隱身戰斗機等領域的發展已經徹底證明,美國的這種迷之自信是完全不存在的,中國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達成相關技術的突破。美國的所謂圍堵,不過是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生死戰”的開始提供外界動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