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據SEMI發布數據顯示,全球12吋晶圓產能連續兩年大漲后,2023年擴張速度將有所趨緩,2026年月產能將提升至960萬片。SEMI表示,2022年至2026年預測期間內,芯片制造商將持續增加12吋晶圓廠生產力道,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來源:SEMI
其中包含格羅方德、華虹半導體、英飛凌、英特爾、鎧俠、美光、三星、SK海力士、中芯國際、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臺積電和聯電等大廠,預計將有82座新設施和生產線于2023年至2026年期間開始運營。
SEMI表示,囿于美國出口管制,中國大陸晶圓廠將集中于發展成熟技術,并在政府投資基金幫助下,帶領12吋晶圓廠產能擴張,預估中國大陸占全球產能的比重將從2022年的22%增至2026年的25%,達每月240萬片雄踞全球。
另一方面,韓國晶圓廠2023年擴產計劃則因存儲器市場需求疲軟而有所延緩,使得產能占比從2022年的25%下滑至2026年的23%;同樣比重下滑的還有中國臺灣,從22%微降到21%,但仍維持全球第三位置。日本受到全球各地區競爭加劇影響,12吋晶圓廠產能比重將從去年的13%下降至2026年的12%。
此外,美洲、歐洲及中東地區的12吋晶圓廠產能占比受益于車用芯片需求強勁和政府芯片法案, 2022年到2026年全球占比將逐年提升。美洲區比重2026年將成長至9%;歐洲和中東地區將從6%增至7%;同期東南亞將持續保有4%的12吋晶圓廠全球產能占比。
根據SEMI的12吋晶圓廠展望報告,2022年至2026年,模擬和功率半導體的產能將以30%復合年增長率居首位,其次為增長率12%的晶圓代工、光電的6%和存儲器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