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3月30日,在2023成渝集成電路產業峰會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1專項技術總師、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創新聯盟理事長魏少軍進行了的演講。
魏少軍圍繞“認識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半導體全球供應鏈是產業遵循規律發展的結果”“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在歷經大變局”“遵循產業發展規律,迎接新的發展機遇”等內容展開詳細介紹。
認識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
魏少軍指出,集成電路是一個需要持續創新投入的行業,設計方法創新、材料創新、工藝創新等,貫穿整個產業發展過程。芯片制造工藝中存在三大挑戰,基礎挑戰精密圖形、核心挑戰新材料新工藝、終極挑戰提升良率。光刻機是三大挑戰之一,當然很重要。其實,新材料新工藝的創新更為重要。
魏少軍強調,要堅持以產品為中心,集成電路發展最終看的是產品。而產業模式變遷的目地是強化“以產品為中心”。細化的分工,可以獲得更好的效率,更高的成果。
半導體全球供應鏈是產業遵循規律發展的結果
魏少軍表示,移動通訊如果不能做到全球標準的統一,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全球的移動,所以這是一個客觀規律。正是因為有了標準統一,才實現了產品技術的統一。產品技術的統一促進了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形成。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形成是通過移動通訊的全球化而實現的。
全球化大格局下,影響全球供應鏈的因素很多,例如成本、交貨期、能力、技術、標準、市場等。魏少軍指出,真正影響全球供應鏈的最根本因素是利潤。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天性。同時,供應鏈全球化必然會帶來變化。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誕生是人類社會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體現。
全球半導體產業正經歷大變局
魏少軍針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正經歷大變局指出:
(一)有人竭盡全力想將中國死死摁在價值鏈的最低端;
(二)半導體已經成為某些國家打壓中國的焦點;
(三)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體系正在重構;
(四)有人想把中國排除在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之外;
(五)半導體領域的全面“軍備競賽”已經啟動。歐盟、日本、韓國出臺各自芯片刺激法案。
遵循產業發展規律,迎接新的發展機遇
對于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而言,該怎么應對呢?魏少軍指出,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并迎接新的發展機遇。具體主要有:
(一)中國正走在自立自強的正確道路上。要堅定信心,做產業升級。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現狀短期內不會改變。
(二)中國是集成電路產業的新興國家。五大產業板塊齊整,涵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當然我們還處在中低端,正在向中高端的演進,但是已經有了這個基礎,未來的發展可期;長效的投資機制,按照產業發展規律來投入,才能夠真正實現目標。
(三)增速最高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全行業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這是設計、制造、封測三業疊加的結果。
(四)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處于中低端,受制于人。
(五)創新投入不足。從22家在科創板上市的芯片設計企業2021年年報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平均毛利率為46.9%,比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平均62%低15.1個百分點;平均研發費投入占比為25.5%,比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平均17%高8.5個百分點。從平均研發投入的角度看,我國企業家已經意識到研發的重要性,但投入總額非常有限,22家企業的整個總投入不過11億美元。
最后,魏少軍強調,集成電路發展需要走“正道”,所謂“正道”就是按照產業規律去投入發展,而不要想著一步登天。中國的集成電路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需要我們甚至一代兩代人努力,我們只有堅持不懈,最終才能走向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