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汽車缺芯依然令業界心有余悸。助力汽車芯片產業發展, 在4月7日于長沙舉辦的汽車功率半導體分會成立大會暨汽車功率芯片發展研討會上,眾多整機廠及芯片公司提議,促進產業鏈跨界合作和多元融合生態,助力國產車芯及上游材料早日“上車”。
發展車芯有了“組織”
4月7日,由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簡稱:中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主辦,湖南三安(三安光電子公司)承辦的“汽車功率半導體分會成立大會暨汽車功率芯片發展研討會”在長沙舉辦。
“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芯片在汽車中的用量和價值量都在不斷提升。”在本次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一司汽車發展處二級調研員陳春梅在致辭中表示,汽車功率半導體分會成立的可謂恰逢其時,將有力推動汽車芯片產業發展。
據悉,汽車功率半導體分會設立在中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下,以促進功率半導體行業發展為總體目標,以圍繞產業鏈構建創新鏈、促進產業協同合作,加快關鍵技術的快速突破為宗旨,構建有競爭力的車規級功率半導體產業鏈,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了解到,汽車功率半導體分會的主要工作職責包括產業發展及政策研究、標準制定修訂、技術交流合作、汽車功率半導體行業體系構建等。
對于成立汽車功率半導體分會,中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制造正在走向中高端,發展芯片產業的能力已經具備,汽車功率半導體分會的成立可謂水到渠成;聯盟及分會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促進汽車芯片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
中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秘書長原誠寅則表示,汽車產業的核心價值鏈將會逐步從傳統制造業轉到高新技術行業,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將給芯片催生新機遇和新價值增長點,這其中,功率半導體將有可能在局部領域形成領先的細分市場。
產業鏈上下游建言獻策
技術創新、應用拉動是芯片產業發展的兩大主要驅動力。新能源汽車發展,給功率半導體,尤其是碳化硅器件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碳化硅芯片在未來2至3年都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在發言中表示,機遇當前,博世持續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來布局新產能。同為國際大廠,緊抓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英飛凌也正積極推進在中國的本土研發、制造。
對于碳化硅器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湖南三安半導體碳化硅應用專家施洪亮介紹,跟硅器件相比,碳化硅器件具有更高的耐壓性、小型化下功率密度更高,能夠有效滿足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子系統的高效率、小型化和輕量化需求。
在本次研討會上,來自整車廠、芯片界的專家從應用領域、技術創新、標準建立等多個層面把脈汽車芯片,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現在進入了半導體定義汽車時代。”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功率電子所所長趙永強在主題演講中建議,由汽車功率半導體分會協調整車廠和半導體廠定義汽車芯片,并創建國產碳化硅芯片應用示范項目,引導國產碳化硅器件大規模“上車”。廣汽埃安相關人士建議,吸取缺芯教訓,期望聯盟給生態鏈伙伴創造更多交流機會。
發展產業,標準先行。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源結合實踐建議,在汽車芯片國產化應用和驗證方面,建立一整套的測試驗證體系。斯達半導相關人士建議,在確立標準和創新路線圖基礎上,成立標準制定委員會。
需要提及的是,在碳化硅產業鏈上,三安光電已經具備了碳化硅襯底片、外延片、芯片及器件的全產業鏈研發和制造能力,其車規級芯片的研發進度良好。
“三安用于車載充電機(OBC)等的碳化硅器件已經批量出貨,用于汽車主驅動的產品驗證進度良好。”湖南三安半導體銷售副總經理張真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三安的碳化硅功率半導體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PFC電源、家電、軌道交通、智能電網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