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國偉在第二屆南沙國際集成電路產業論壇(IC NANSHA)宣布,芯粵能碳化硅晶圓芯片生產線已順利進入量產階段。據介紹,該生產線的產品包括1200V、16毫歐、35毫歐等一系列車規級和工控級碳化硅芯片產品,各方面測試數據良好,陸續交付多家客戶和主機廠送樣驗證,目前已簽約COT客戶十余家,并完成了四家客戶規模產品的量產。
據悉,芯粵能項目2021年落戶南沙,總投資75億元人民幣,分別建設年產24萬片6英寸和24萬片8英寸碳化硅晶圓芯片生產線,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專注于車規級、具備規模化產業聚集及全產業鏈配套能力的碳化硅芯片制造項目,短時間內即通過了國家重大項目審核,列入廣東省2022年和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整體工程經過15個月努力建設,戰勝新冠疫情爆發和極端天氣多重困難,已順利完工,于3月15日實現正式通線。以廣州速度、南沙速度創造了國內規模化芯片制造廠建設最快紀錄。
伴隨著大屏幕播放芯粵能碳化硅芯片生產線現場,肖國偉董事長宣布,芯粵能碳化硅晶圓芯片生產線順利進入量產階段,包括1200V、16毫歐/35毫歐等一系列車規級和工控級碳化硅芯片產品,各方面測試數據良好,陸續交付多家主機廠和客戶送樣驗證。目前已簽約COT客戶10余家,并即將完成4家客戶規格產品量產。今年年底前完成月產一萬片6英寸碳化硅晶圓芯片的產能建設。
芯粵能總裁徐偉在《SiC器件制造開放平臺的市場機遇和挑戰》報告中指出,近幾年全球碳化硅市場爆發式增長,新能源汽車是核心驅動力。目前全球碳化硅市場主要是國外巨頭壟斷,但包括芯粵能等國內企業正在努力縮小差距。徐偉總裁最后詳細介紹了芯粵能項目進展以及未來發展規劃。“車規驗證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要經過幾輪的質量考核、可靠性驗證,工控級產品雖然比車規級快一點,但同樣需要一個驗證過程。”徐偉表示,因此芯粵能的量產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但是我們也非常有信心,芯粵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月產1萬片的產能建設。
關于芯粵能
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位于廣州市南沙自貿區,是一家面向車規級和工控領域的碳化硅芯片制造和研發企業,產品主要包括碳化硅SBD/JBS、MOSFET、IGBT等功率器件,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工業電源、智能電網以及光伏發電等領域。公司總投資75億元,占地面積150畝,建成年產24萬片6英寸和24萬片8英寸碳化硅晶圓生產線,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專注于車規級碳化硅芯片制造的企業,也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
關于最新政策:
近日,《廣州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正式印發。近期,廣州發布《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州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的通知》,在專欄6中其中對新能源汽車和充充樁做出了相應規劃,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建設智慧充電設施、5G1信息基礎設施等車聯網產業基礎設施,支持基礎技術平臺及軟硬件系統應用開發,引導車聯網企業向黃閣汽車城集聚,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聚焦純電動、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方向,支持整車企業主導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創新鏈,提升產業配套和系統集成創新能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第三代半導體。支持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展,聚焦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伏逆變、能源互聯網、新型顯示等方向,加快功率元器件、先進封裝和關鍵元器件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導制造業企業向南沙科學城集聚,創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集群。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廣州南沙在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上漸成特色,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勢頭迅猛,已經落地襯底、器件以及供應模塊的多家相關企業,并吸引了芯粵能、芯聚能、聯晶智能、南砂晶圓等項目落地,產業鏈逐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