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新聞報道,中國正成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大國,據統計,中國發表這類國際學術論文的篇數已領先美日韓,且對美國的領先差距持續擴大。但美國對中國制裁的風險恐不利于企業與中國合作這項新興技術。
根據東京資料分析供應商Fronteo,中國大陸自2019年來發表超過5500篇有關鈣鈦礦電池的國際學術論文,位居第一,美國以約3400篇排行第二,韓國為1460篇,日本約820篇。在發表篇數最多的前十大國家,中國占總篇數約30%。Fronteo是在分析2010年到2022年3月間發表的逾3.8萬篇鈣鈦礦電池論文后,得出這項結論的。
鈣鈦礦電池除了比主流的硅晶太陽能電池輕薄許多,還具有彈性,更容易安裝在建筑物外墻表面和電動汽車車頂。自從日本領導的團隊在2009年開發鈣鈦礦電池以來,鈣鈦礦電池已成為日本以外約80%的太陽能電池研究的主題。許多研究聚焦于提升鈣鈦礦電池的壽命和擴大用途,以及其他商業化技術解決方案。
目前市場主流的太陽能板大多在中國制造,但日本政府尋求在國內制造鈣鈦礦電池,不依賴中國太陽能板。日經新聞報道,日本塑料制造商積水化學預計2030年前開始量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試圖追趕中國競爭對手。
中國的鈣鈦礦電池論文發表篇數在2014年超越美國后,每年都擴大領先優勢。同時,美中在可能應用于軍事的新興科技領域劍拔弩張。外媒稱美國制裁中國的風險將不利企業與中國大陸合作,可能阻礙中國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