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江蘇省淮安時代芯存突然發布公告稱,經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法院裁定,時代芯存予以重組。重組后,華芯杰創集成電路制造(廣東)有限公司將100%持有時代芯存股權,該晶圓廠將轉型成半導體代工廠,產品包括但不限于DDIC、PMIC以及高可靠存儲芯片和RF芯片等。
早在2020年,集微網曾對時代芯存爛尾進行過相關報道。如今4年過去,這家曾經總計劃投資130億人民幣、立志打造年產10萬片相變存儲器的12英寸晶圓廠不得不改換門庭,以解決積年累月的債務問題。這也意味著,中國半導體行業最后一座12英寸晶圓廠即將被盤活。
天眼查公開資料顯示,時代芯存過去被執行總金額高達8.63億人民幣,執行人主要包括設備供應商、工廠承包商、貨運公司以及離職員工等。
華芯杰創成立于2023年8月,注冊資本20億元,大股東為中科先進(澳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法人趙杰曾供職于中芯國際、聯華電子。
集微網獲悉,華芯杰創淮安項目預計總投資200億元,一期投資50億元,計劃三年內實現年產20萬片的12英寸晶圓制造能力,五年內實現年產60萬片。
爛尾晶圓廠是我國半導體行業的一塊頑疾,主要因過去各地盲目投資、重復建設而導致。除時代芯存外,我國12英寸爛尾晶圓廠還包括武漢弘芯、成都格芯以及淮安德淮。這三家公司此前已先后得到妥善處置,其中弘芯被武漢楚芯接盤,成都格芯被華力微電子接盤,德淮被榮芯接盤。如今,我國所有12英寸爛尾晶圓廠均已得到妥善處置,這不僅將對各地地方產業建設帶來積極影響,同時也將助力本土整體芯片產能提升,以應對AI時代即將引爆的海量芯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