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爾蓋茨提出,對于市場寵兒 Nvidia及其創始人黃仁勛而言,在 AI 芯片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并不容易。
“英偉達不生產自己的芯片,這更能說明他們在設計層面的功勞,他們做事的方式非常棒。我想說,我不一定想成為詹森,因為其他人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在雅虎財經的Opening Bid播客上說。
蓋茨補充道:“但到目前為止,他一直遙遙領先,微軟是一個了不起的客戶,并且一直希望獲得盡可能多的芯片。與此同時,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也在研發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
亞馬遜等巨頭宣布與 Anthropic 達成 80 億美元合作,進軍人工智能芯片領域,谷歌也推出搭載名為 Willow 的人工智能芯片的超級計算機,顯然大型科技公司也想參與其中。
此外,Broadcom和Marvell也發布了先進的定制芯片。
與此同時,英偉達強大的 AI 芯片的長期需求也首次受到質疑。
DeepSeek 是一家突然闖入科技領域的中國公司。
該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模型 RI 以更低的價格提供了類似 ChatGPT 的性能,令市場和那些交易Nvidia 和 AMD ( AMD ) 等熱門人工智能公司的人士感到驚訝。據報道,RI 構建一個基礎模型的成本為 560 萬美元,而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美國公司則花費了數億美元。
人們立即擔心美國公司對于包括 Nvidia 芯片在內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上投入過多。
“所以這則新聞基本表達了兩點。第一,它表明還有很多創新空間,許多公司可以立志訓練這些模型。但第二,它也提出了一個真正有趣的問題:你是否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來訓練尖端的、世界級的模型?我認為對于這樣的事情,陪審團還沒有定論,但它基本上顛覆了我們對人工智能發展方向的假設,”Snowflake 首席執行官 Sridhar Ramaswamy在 Opening Bid 播客上告訴我。
今年迄今,Nvidia 的股價已下跌 15%,是七大科技公司中表現第二差的股票,僅次于蘋果 ,后者下跌了 8.9%。
與此同時,比爾蓋茨接著說,黃仁勛對量子計算的預測可能不正確。
微軟聯合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比爾·蓋茨認為,量子計算這項可能徹底改變從醫學到材料科學等行業的技術可能比一些專家想象的更近。在最近接受雅虎財經的Opening Bid播客采訪時,蓋茨表示,實用的量子計算機可能在短短三到五年內問世。
蓋茨在播客中表示:“他(Nvidia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可能錯了。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這些技術之一可能會獲得足夠多的真正邏輯量子比特來解決一些非常棘手的問題。而微軟是該領域的競爭對手。”
打造第一臺真正實用的量子計算機的競賽吸引了微軟和谷歌等科技巨頭以及 Nvidia 等專業公司的極大關注。微軟聯合創始人蓋茨認為,盡管時間表仍不確定,但進展正在加速。
簡單來說,量子計算利用量子力學原理,以比當今傳統計算機快得多的速度進行計算。其關鍵組件量子比特(量子位)與常規比特不同,它們可以存在于 0 到 1 之間的概率狀態中,提供巨大的計算能力。實用的量子計算將是使用量子機器在傳統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無法比擬的時間內成功完成計算。
蓋茨可能比黃仁勛更了解量子計算領域。他定期回顧微軟在量子計算方面的努力,并能看到進展。他也承認未來仍面臨挑戰。
微軟于 2024 年 11 月宣布正在共同設計一臺被稱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的機器,預計將于今年晚些時候發布。
蓋茨對公司的發展充滿信心,但他也承認,其他人,比如 Nvidia 的黃仁勛,可能對該技術何時真正發揮作用持更謹慎的看法。
“我經常在微軟審查這項工作。我對它印象深刻,但詹森說得對,這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這既涉及如何構建量子計算機,也涉及編寫什么軟件來解決其他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還有一些艱苦的工作要做,微軟已經在這個領域耕耘了很長時間,谷歌和許多許多參與者也是如此,”蓋茨說。
2025 年 1 月,黃仁勛在消費電子展 (CES) 上談到他對量子計算的預期時引發了爭論。他說:“如果你說 15 年后會出現非常有用的量子計算機,那可能還為時過早。如果你說 30 年,那可能還為時過晚。但如果你說 20 年,我想我們很多人都會相信。”
蓋茨和黃的對立觀點凸顯了量子計算領域持續存在的不確定性,以及對近期進展的樂觀與對未來挑戰的懷疑之間的巨大差異。雖然一些人認為實用的量子計算機仍需十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實現,但其他人,如蓋茨,對更短的時間框架更為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