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Insights將于本月發布新的2021年McClean報告——集成電路產業的完整分析和預測。新報告的一部分將按地區研究集成電路市場,并按產品類型分析和預測到2025年的中國集成電路市場。
報告指出,在中國的IC市場和中國本土的IC生產之間應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區別。雖然自2005年以來,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IC消費國,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國內的IC產量會立即大幅增長。
IC Insights預測2020年中國IC產量占其1434億美元IC市場的15.9%,高于10年前2010年的10.2%。此外,IC Insights預測,這一份額將從2020年增加3.5個百分點,到2025年達到19.4%(平均每年增加0.7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在中國的IC市場和中國本土的IC生產之間應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區別。雖然自2005年以來,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IC消費國,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國內的IC產量會立即大幅增長。
IC Insights預測2020年中國IC產量占其1434億美元IC市場的15.9%,高于10年前2010年的10.2%。此外,IC Insights預測,這一份額將從2020年增加3.5個百分點,到2025年達到19.4%(平均每年增加0.7個百分點)。
IC Insights進一步分析,2020年在中國半導體制造總額為227億美元,但純本土公司(公司總部位于中國大陸)生產了83億美元,占總量的36.5%,且僅占中國1434億美元總市場的5.9%。
而臺積電、SK海力士、三星、英特爾、聯電和其他在中國大陸設有晶圓廠的公司則分食了其他份額。IC Insights估計,這83億美元中的23億美元來自IDM,60億美元來自中芯國際等代工廠。
如果如IC Insights預測的那樣,2025年中國本土IC制造上升到432億美元,那么在預測的2025年全球5779億美元的IC市場總額中,中國本土IC產量仍只占7.5%。即使加上中國生產商的部分IC銷售的大幅加價(許多中國IC生產商是將他們的IC賣給公司的代工廠,再將這些產品賣給電子系統生產商),中國的IC生產仍可能只占2025年全球IC市場的10%左右。
報告稱目前,中國的IC產量預計將在2020-2025年表現出非常強勁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3.7%。然而,考慮到去年中國本土IC產量僅為227億美元,這種增長的起點相對較小。2020年,SK海力士、三星、英特爾、臺積電和聯電是在中國有大量IC生產的主要外國IC廠商。
該報告指出即使中國存儲器初創公司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有IC制造能力新的,但IC Insights認為,外國公司將成為中國未來IC生產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IC Insights預測,2025年中國超過50%的IC產量將來自SK海力士、三星、臺積電和聯電等在中國設有晶圓廠的外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