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行情回顧
半導體板塊下跌3.65%,電子行業下跌3.41%,滬深300下跌0.28%。半導體子板塊中,半導體設備下跌11.90%,集成電路下跌2.66%,分立器件上漲1.51%,半導體材料下跌7.51%。個股漲幅前五為士蘭微(20%)、環旭電子(19%)、晶晨股份(15%)、中穎電子(13%)、富瀚微(9%);跌幅前五為中微公司(-19%)、鼎龍股份(-17%)、瀾起科技(-15%)、捷捷微電(-14%)、神工股份(-14%)。
中芯國際許可證或已落地
根據集微網報道,中芯國際部分供應商拿到相關許可證,美國部分設備供應商恢復了零組件供應和現場服務。我們認為中芯國際將有較大概率獲得成熟制程和部分先進制程許可證,主要是因為(1)技術角度看,10nm及以下的先進制程每一代的進步均需要投入更大的資金、技術和時間周期,即使放開14nm及以上制程相關許可證,從14nm過渡到10nm及以下先進制程仍有較大的壁壘存在。(2)供應鏈角度看,中芯國際與美國設備廠商和半導體設計廠商難舍難分。中芯國際一方面是美國A設備公司和L設備公司的重要客戶,另一方面也是美國Q公司和B公司的供應商,在產業鏈上下游綁定的基礎上,產業鏈公司有望推動中芯國際獲得10nm以上制程相關設備許可證。
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占比持續提升,設備材料國產替代邏輯有望通暢
根據SEMI數據,20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銷售額達194億美元,同比增長30%;20Q3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為56.2億美元,同比增長63%,全球占比為29%,相比20Q2進一步提升2.6pcts。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占比持續提升,假設中芯國際拿到相關設備許可證,國產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商在中芯國際的銷售額有望提升,將利好中國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商。
產業鏈供需緊張情況仍未緩解,部分廠商訂單已排到21年年底,產能擴產和爬坡加快,功率半導體景氣度保持向上趨勢,相關功率半導體廠商業績有望實現快速增長。
MCU供需緊張,漲價帶來業績彈性
在半導體產業鏈高景氣度下,MCU亦處于高景氣度狀態,供需處于偏緊狀態。MCU主要廠商義隆在21年1月起即調漲MCU價格,漲幅約10%,并暫停接受新訂單。MCU廠商盛群也預計在4月1日調漲產品價格15%左右,其他主流MCU廠商凌通、新唐等亦有擴產或漲價動作。在MCU高景氣度下,漲價有望為國內MCU廠商帶來業績彈性。
汽車芯片短缺,英飛凌等廠商擬擴產解決芯片短缺問題
汽車芯片短缺問題仍然存在,多家下游終端車廠如大眾、福特因為芯片短缺問題停產。英飛凌在21年股東大會上提出將擴大生產能力以應對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在Villach投資額約20億美金的12寸晶圓廠預計將于年中開始運營,產能將每年供應2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動傳系統。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2021年1月單月銷量達18萬輛,同比增加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