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北京高院在北京金融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據悉,北京金融法院專門管轄北京市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其審級與北京市其他中級人民法院相同。
在北京市西城區紅蓮南路上,金燦燦的“北京金融法院”六個大字已正式亮相。走進法院,挑高的陽光大廳四周都是古銅色的裝潢,彰顯著金融法院的獨特。
北京金融法院是我國的第二家金融法院,此前于2018年設立上海金融法院。去年年底,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北京金融法院的方案》。會議強調,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要高起點高標準設立金融法院,結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特點,對金融案件實行集中管轄,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
今年1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關于設立北京金融法院的決定》。3月12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開第二十九次會議,任命蔡慧永為北京金融法院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任命李艷紅、薛峰為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
據悉,北京金融法院首批配備25名法官,均為中共黨員,平均年齡41.7歲。25名法官中包含博士11名、碩士13名;從業務能力看,有全國審判業務專家2名、北京市審判業務專家8名、各類審判業務標兵7名,平均辦案年限超過12年;從榮譽獎勵看,有1人為全國優秀法官、2人為北京市模范法官、3人為北京市法院先進法官。
位于陽光大廳一層的大數據中心是北京金融法院的一大特色,一整面墻的大屏幕顯示著各種數據,傳遞著不同信息。大數據中心在法院內部是信息管理和綜合指揮的調度平臺,對外是與各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專業數據研究機構進行互聯互通的數據協同平臺。
目前,北京金融法院已與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司法大數據研究院、部分金融機構初步實現了數據對接。其中金融領域的“冒煙指數”監測系統已初步與審判系統實現對接共享。“冒煙指數”是納入監管系統的企業綜合風險的量化數據。簡單來說,冒煙指數越高,說明企業綜合風險越大,當企業冒煙指數達到一定數值后就會成為重點監管的對象。實現數據對接后,高風險企業如果涉訴,將會在法官的辦案系統中自動進行風險提示,幫助法官研判風險,完善審理方案。
北京金融法院立案大廳的一側,擺放著5臺自助一體機。除了可以為當事人提供訴訟風險評估、訴狀自動生成、自助立案、自助閱卷等訴訟服務外,還有一臺特殊的機器——金融類案查詢一體機。在這臺特殊的機器中,收納了全國法院380萬份金融案件的裁判文書,當事人可以進行類案查詢,有助于形成合理的訴訟預期,指引當事人選擇合適的糾紛解決途徑。
13個立案窗口在設置上也體現出北京特點和金融特色。對標最高法院關于北京金融法院的管轄規定,立案大廳對專業性較強的新三板糾紛、證券期貨、涉外案件設立了專門的立案窗口。
此外,北京金融法院還設有全國首個5G專業法庭、中小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站、金融法治協同會商工作室、電子卷宗生成中心等多個特色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