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單日確診近8000!太陽誘電、英飛凌等數十家半導體廠商只能停工。
當地時間6日,馬來西亞公布新冠確診人數,結果顯示確診病例已經達到了7654例,直逼八千人關口。相比于過去一周里馬來西亞每日新增5000多例新冠確診病例,每日新增死亡病例達到兩位數。該國重癥監護病房床位幾乎已滿,在上月底該國僅6.4%的人口完成了兩劑疫苗接種。
作為全球電子產業中重要一環,馬來西亞的疫情發展備受產業關注。受前一波疫情爆發影響,馬來西亞總理慕尤丁宣布本應于6月28日結束的“全面封鎖”措施將無限期延長,直至馬來西亞單日新增病例降至4000以下。但很可惜,目前馬來西亞還沒有控制住疫情, 因此大多數工廠只能停工。
馬來西亞是全球被動元件最重要的生產地之一,生產項目幾乎涵蓋所有關鍵被動元件品項。位于馬來西亞的知名被動元件廠商包含華新科(電阻)、旺詮(電阻),以及日本村田(電感、MLCC)等。此前部分廠商已經開始降低產能,華新科和國巨旗下的凱美均表示,馬來西亞僅6成員工可進廠作業。
受益于全球手機、PC、基站、物聯網、汽車等領域需求拉伸,被動元器件用量持續增長,而馬來西亞嚴重的疫情現狀對全球被動元件市場供貨造成巨大挑戰。不僅在產能上遇阻,在芯片產品出口以及物流運輸等問題也產生影響。
除此之外,馬來西亞還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重要的封測基地之一,有超過50家半導體公司在馬來西亞投資,在所有東南亞國家之中,他占據了13%的封測市場份額。當前在馬來西亞擁有封測工廠的企業包括Intel、Infineon、ST等,都是行業前端的大企業。母庸質疑,馬來西亞已處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上的重要地位,特別是在全球“缺芯”、疫情封鎖的情況下更凸顯其價值。
單日確診近8000人!馬來西亞眾多半導體工廠停工,缺芯影響或加劇
數十家半導體廠商陷停產危機
據報道,這次受影響的企業很多,由于馬來西亞是半導體元件生產重鎮,將近50家半導體行業巨頭都在馬來西亞設立工廠。 按照馬來西亞政府2020年3月18日首次執行類似的防疫管制條件來看,當時僅允許5成私人企業于防疫條件下可對外營業。至于較高產值的半導體業及緊急救護的醫療業不在此限。而本次雖提升管制力道,僅開放部分必要經濟活動,但其限制條件卻有所放寬,惟限私人業者4成出勤人口須遠距辦公,半導體行業則仍排除在外。
被動元件方面,此前太陽誘電于6月初在其官網宣布實施長達14天的停工令。太陽誘電是全球第四大MLCC供應商,在高容MLCC、車用MLCC等高毛利產品領域具有優勢,在近些年5G、車用需求帶動下,MLCC供應持續處在緊張狀態。隨著馬來西亞政府延長封鎖措施,太陽誘電的復工計劃或將受到影響,恐加深高容MLCC的供需缺口。
同樣位于馬來西亞的還有全球第一大MLCC廠商村田。村田雖然尚未發布停產停工通知,但其產能或貨運也受當地延長全國行動管制。業內預警認為,在此情形下,高端MLCC供應將出現吃緊,主要緊缺產品對應的終端產品包含手機、筆電、網通、伺服器及5G基站。
其他方面,鋁電容大廠佳美工、尼吉康,鉭電容大廠AVX以及固態電容龍頭松下等都在馬來西亞設廠,而馬來西亞“無限期”封城禁令雖然未徹底讓企業停工停產,但也需要配合當地政府政令管制,有限地允許勞動力上工。
華新科方面表示,在馬來西亞的怡保廠區取得繼續營運許可函,但只有6成員工及產線人員持續生產運作,部分間接人員仍居家辦公。
國巨集團旗下凱美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位于馬來西亞的子公司員工人數約500至600人,符合特定制造產業規范,持續配合當地政府政令管制,仍有60%員工可進廠,并維持公司環境安全與員工健康。無疑,在馬來西亞全國封鎖條件下,當地電子廠僅能有6成人力上工,勢必影響產出,在電子業傳統旺季對被動元件需求激增下,勢必造成供需失衡。
封測方面,英飛凌位于馬來西亞馬六甲的后段封測廠于6月初被馬來西亞衛生部下令關閉。直到6月8日,英飛凌才獲得了政府許可,進入當地封測廠,恢復八個生產區生產。據悉,本次停工導致英飛凌累積損失2-3周產能。由于馬來西亞并沒有宣布什么時候解除封國,目前當地廠商被通知生產線只留20%的人運作,相當于工廠處于待機狀態。
同樣在馬來西亞有所布局的還有大陸封測廠商通富微電、華天科技以及蘇州固锝等,皆因此受到不小影響。根據此前馬來西亞國防部長伊斯梅爾?薩布里?雅各布27日晚間發布的一份聲明提到,目前尚未實現放松封鎖措施的條件,只有在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大幅降低且其他規定條件也被滿足的情況下,才會放松封鎖措施。
按照以往經驗來看,第三季度通常是電子產業傳統旺季,封測產能滿載,被動元件作為電子終端不可或缺零件需求激增的情況已是司空見慣,但鑒于馬來西亞的重要程度,即便是當地電子廠產線都允許六成人力運轉,產出也將受到影響。此次封鎖除了再度影響當地芯片業生產,進一步加重芯片短缺市況外,還會對全球電子產業鏈造成一定程度沖擊,恐將牽動下半年全球被動器件市場的供需局面。
疫情成為沖擊當地半導體產能的重要因素
為了能讓生產繼續進行,近日,馬來西亞半導體工業協會(MSIA)呼吁政府允許雪蘭莪州和吉隆坡的電氣和電子(E&E)工廠在封鎖禁令期間運營。
在MSIA 主席Datuk Seri Wong Siew Hai看來,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貿易的主要參與者。大約 7% 的全球半導體貿易流經馬來西亞。此外,它是全球電子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電氣出口占馬來西亞總出口的 39%(3860 億令吉),貢獻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6.8%,并在 2020 年雇傭了 575000 名員工。封鎖禁令暫停了這些電氣和電子工廠的運營和生產導致供應鏈中斷,這會進一步導致疫情中醫療救治所需要的呼吸機、醫療設備和其他基本產品也無法組裝和生產。
Datuk Seri Wong Siew Hai還進一步提到,中斷可能會影響海外企業的投資意向,并可能導致產品永久轉移到馬來西亞以外的其他地方。
同樣,疫情影響也讓馬來西亞不少廠商苦不堪言。高盛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有多達169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響,從汽車、鋼鐵產品、混凝土生產到空調制造,甚至包括肥皂生產。眾所周知,“缺芯”最大的原因,還是市場需求的拉動,手機、PC、基站、物聯網、汽車等領域火爆的需求也讓馬來西亞半導體廠商承擔了更大的產能重擔。據媒體報道,有廠商表示,遇到有史以來最好的生意,但卻因需求量增加、材料購入量增大以及運輸渠道減少等因素,一方面出口的運費變貴,另一方面又因防疫工作的核查需較長時間,導致他們無法跟上激增的芯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