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印發。
《規劃》提出,高起點謀劃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未來產業,深入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到202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3%。
作為“十四五”時期推動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引性文件,《規劃》對于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有積極意義。
“十三五”時期,我省加快制造強省建設,產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總體處于全球制造業第三陣列向第二陣列躍升階段。但產業結構仍需優化,電子信息“一業獨大”,制造業中高端供給不足。
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規劃》明確四大發展定位:努力打造世界先進水平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創新聚集地、制造業高水平開放合作先行地、國際一流的制造業發展環境高地。
按照《規劃》,到2025年,廣東制造強省建設邁上重要臺階,制造業整體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全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典范。展望2035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率先建成現代產業體系,制造業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領先水平,成為全球制造業核心區和主陣地。
“十四五”期間,立足廣東制造業發展基礎及未來發展趨勢,《規劃》提出三大發展重點方向,繼續做強做優戰略性支柱產業,高起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發展未來產業。推動我省產業鏈價值鏈邁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鞏固提升戰略性支柱產業。重點領域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增強,穩固并提升廣東制造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地位。
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時期,保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加快部分重點領域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換道超車、并跑領跑發展,進一步提升我省制造業整體競爭力。
謀劃發展未來產業。積極謀劃培育衛星互聯網、光通信與太赫茲、干細胞、超材料等若干未來產業領域。
未來五年,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小目標分別為:
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
1. 新一代電子信息
到2025年,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達到6.6萬億元,形成世界級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2.綠色石化
到2025年,石化產業規模超過2萬億元,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3.智能家電
到2025年,家電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9萬億元,形成全球領先的智能家電產業集群。
4.汽車
到2025年,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超過1.1萬億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集群。
5.先進材料
到2025年,先進材料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8萬億元,力爭邁入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行列。
6.現代輕工紡織
到2025年,現代輕工紡織產業營業收入超3萬億元,形成國內領先、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輕工紡織產業集群。
7.軟件與信息服務
到2025年,軟件業務收入達到2萬億元,打造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發展高地。
8.超高清視頻顯示
到2025年,超高清視頻顯示上下游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萬億元,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
9.生物醫藥與健康
到2025年,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力爭實現營業收入1萬億元,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高地。
10.現代農業與食品
到2025年,集群規模(總產值)接近2萬億元,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產值分別接近1萬億元。
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1.半導體及集成電路
到2025年,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營業收入突破4000億元,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
2.高端裝備制造
到2025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營業收入達3000億元以上,打造全國高端裝備制造重要基地。
3.智能機器人
到2025年,智能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達到800億元,建設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機器人產業創新、研發和生產基地。
4.區塊鏈與量子信息
到2025年,建成廣東“量子谷”,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量子信息技術創新中心和我國量子信息產業南方基地。
5.前沿新材料
到2025年,前沿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培育建設5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基地和7個特色產業集聚區。
6.新能源
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營業收入達到7300億元,非石化能源消費約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
7.激光與增材制造
到2025年,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規模保持全國領先,年營業收入超過1800億元。
8.數字創意
到2025年,數字創意產業營業收入突破6000億元,打造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發展高地。
9.安全應急與環保
到2025年,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總產值超3800億元,產業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10.精密儀器設備
到2025年,精密儀器設備產業規模達到約3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