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2021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簡稱“2021汽車供應鏈大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目前新型零部件的技術壁壘尚未形成,存在很大的創新空間,這給我國零部件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陳清泰認為,我國電動汽車發展10多年的歷程表明汽車強國的底層是零部件強國,“如果國內沒有很快建立起很給力的供應鏈,我國的電動汽車產業絕不會有今天。未來汽車的產業鏈還沒有固化,還在完善過程之中。”
他指出,未來汽車對傳統汽車的顛覆性使得傳統零部件體系的70%以上面臨重構。與此同時,價值鏈也在迅速變化,軟件將成為未來汽車的基礎和競爭力的核心。有機構預判,在整車成本系統中,軟件將從成本的15%上升到60%。目前新型零部件的技術壁壘尚未形成,存在很大的創新空間,這給我國的零部件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此外,陳清泰特別強調,未來汽車所涉及的軟、硬件系統,絕不是一個行業、更不是一個企業所能全部覆蓋的,跨界融合和企業合作是成功的關鍵,建立起穩定高效的供應鏈和產業生態才能固本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