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原材料工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領域,是產業基礎再造的主力軍和工業綠色發展的主戰場。“十三五”期間,我國原材料工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綜合實力穩步增長,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原材料工業大國。
《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著眼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著力優化傳統產業和產品結構,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加速信息技術賦能,補齊產業鏈短板,實現低碳可循環,促進產業供給高端化、結構合理化、發展綠色化、轉型數字化、體系安全化,為推動制造強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按照“創新引領、市場主導、供需協調、綠色安全”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未來5年的總體發展方向和15年遠景目標。到2025年,原材料工業保障和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水平,在制造業中比重基本穩定;新材料產業規模持續提升,占原材料工業比重明顯提高;初步形成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優布局、更加綠色、更為安全的產業發展格局。到2035年,成為世界重要原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應用高地,新材料產業競爭力全面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世界先進,產業體系安全自主可控。
《規劃》提出2025年五項具體目標。一是供給高端化水平不斷提高。突破一批重點戰略領域關鍵基礎材料。重點行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5%以上,掌握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二是結構合理化水平持續改善。粗鋼、水泥等重點原材料大宗產品產能只減不增。形成5~10家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鏈領航企業。在原材料領域形成5個以上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三是發展綠色化水平大幅提升。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水泥產品單位熟料能耗降低3.7%,電解鋁碳排放下降5%。重點行業單位產值污染物排放強度、總量實現雙下降。工業廢渣等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四是產業數字化轉型效應凸顯。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3級及以上企業達到20%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70%以上。建設100個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五是體系安全化基礎更加扎實。重點行業關鍵生產工藝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高,產業鏈斷點堵點顯著減少。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任務全面完成。
《規劃》圍繞發展目標,從供給水平、產業結構、綠色低碳、數字轉型、產業安全等5個方面,提出了高端化、合理化、綠色化、數字化、安全化等“五化”重點任務。一是促進產業供給高端化,健全創新體系,攻克關鍵技術,突破關鍵材料,提高產品質量。二是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鞏固去產能成果,引導合理布局,優化組織結構,推進產業協同。三是加快產業發展綠色化,積極實施節能低碳行動,推進超低排放和清潔生產,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四是加速產業轉型數字化,加快制造過程智能化,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夯實數字化支撐基礎。五是保障產業體系安全化,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增強配套支撐能力,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為推動“五化”任務順利落地落實,《規劃》部署了新材料創新發展工程、低碳制造試點工程、數字化賦能工程、戰略資源安全保障工程、補鏈強鏈工程等五大工程,以及強化規劃實施、加強政策協同、強化人才保障、加大宣傳引導等4項保障措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12月29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有關情況。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陳克龍,副司長常國武、馮猛,新材料處處長謝彬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發布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總編輯王保平主持。以下為發布會文字實錄: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陳克龍:
謝謝主持人。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向媒體界的朋友們表示感謝,感謝你們長期以來對原材料工業的關注和支持。今天,我和我的同事非常榮幸,能和各位交流分享,《“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的有關情況。
原材料工業包括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也包括新材料產業。原材料工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原材料工業發展,每個五年計劃規劃都對原材料工業發展提出了總體要求。“十四五”是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我們組織專題研究、專家論證等大量工作,在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凝聚行業智慧和共識的基礎上,編制了《“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并于日前聯合科技部、自然資源部正式印發。
根據產業發展階段和技術進步的特點,為增強規劃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促進行業間耦合共生發展,“十四五”不再分別制定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規劃,而是將原材料工業整合起來做一個規劃。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規劃》定位中觀層面,提出了總體方向和目標任務,以引導重點行業進一步細化落實。《規劃》包括發展形勢、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保障措施4部分8個章節。
發展形勢部分,總結了“十三五”時期,原材料工業在規模優勢、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綠色發展、智能制造等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就,分析了“十四五”時期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和新要求。
總體要求部分,明確了指導思想,即著眼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著力優化傳統產業和產品結構,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加速信息技術賦能,補齊產業鏈短板,實現低碳可循環,促進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結構優化升級、綠色低碳發展、數字化轉型等。同時,提出創新引領、市場主導、供需協調、綠色安全等四條基本原則。發展目標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工業保障和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水平,在制造業中比重基本穩定;新材料產業規模持續提升,占原材料工業比重明顯提高;初步形成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優布局、更加綠色、更為安全的產業發展格局。到2035年,成為世界重要原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應用高地,新材料產業競爭力全面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世界領先。
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部分,概括起來可以表述為“五化五工程”,五化即“供給高端化、結構合理化、發展綠色化、轉型數字化、體系安全化”,同時,以專欄形式提出“新材料創新發展、低碳制造試點、數字化賦能、戰略資源安全保障、補鏈強鏈等五大工程。
保障措施部分,提出從強化規劃實施、加強政策協同、強化人才保障、加大宣傳引導等方面,推進規劃落地實施。
總體看,《規劃》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為未來五年原材料工業發展提供了行動綱領。今天我們召開發布會,向全社會解讀《規劃》,目的在于讓社會各界更準確全面理解規劃,調動地方、行業、企業的積極性,自覺貫徹《規劃》目標任務,真正將任務和政策落到實處,加快推動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我就簡要介紹到這里,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將回答記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謝謝大家!
問:請問“十三五”以來我國原材料工業發展取得哪些成績?“十四五”時期,我國已經進入了新發展階段,請問如何理解原材料工業在新發展階段的定位?
“十三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原材料工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綜合實力穩步增長,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規模優勢得到新提升。鋼、銅、鋁、甲醇、尿素、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產品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國已是材料產業體系門類最齊全的國家,產品種類豐富,鋼材、鋁材、光伏玻璃等材料自給率超過98%。
二是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供需基本恢復平衡。2020年我國(不含港澳臺)入圍世界500強原材料工業企業34家,占入圍企業數量比重為29%。
三是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研發投入強度由2015年的0.76%提高到2020年的0.9%左右。重點企業主體裝備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了170余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家國家新材料重點平臺。
四是綠色轉型呈現新面貌。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綜合能耗545千克標準煤,較2015年下降4.7%;每噸原鋁綜合交流電耗13510千瓦時,比世界平均水平低6.9%。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建材萬元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較2015年下降46%、17%。
五是智能制造達到新水平。2200余家原材料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60個智能制造工廠、數字化車間落地建成,12家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有序推進。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原材料工業大國。2020年,我國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7.4%,生產的品類達15萬余種,廣泛用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十四五”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國制造業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第一個五年。原材料工業將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刻學習領會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的,“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創新發展生態,強化產業鏈供應鏈補短板,強化材料先行,壯大新材料產業,強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發揮原材料工業產業基礎再造主力軍作用,工業綠色低碳發展主戰場作用,高技術競爭關鍵支撐作用,加快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常國武:
問:“十三五”以來,原材料領域重要戰略資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請問“十四五”時期《規劃》將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問:“十三五”以來,原材料領域重要戰略資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請問“十四五”時期《規劃》將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戰略性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原料,事關國家經濟安全、國計民生和國民經濟命脈。《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合理開發國內礦產資源,拓展多元化資源供給渠道,不斷提升礦產資源保障能力。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國內緊缺性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力度。一方面,圍繞有找礦潛力的地區加強資源勘查,爭取快速突破,增加礦產資源儲量。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現有礦山深部和周圍找礦,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確保資源持續供應。
二是建設一批重點國內礦山項目。圍繞鐵、銅等短缺礦產資源,在國內重點資源地適當建設一批高標準的礦山項目和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基地,強化國內礦產資源“壓艙石”作用和基礎保障能力。
三是積極利用“城市礦產”,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完善再生資源相關標準和政策,暢通廢舊金屬進口渠道,支持企業建立廢舊金屬回收基地和產業集聚區,實現再生資源對原生礦產的有效補充。
四是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國際合作。鼓勵國內重點企業按照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積極參與境外資源勘探開發,建設采選冶一體化等綜合性資源基地,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問:稀土作為重要礦產資源,“十四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如何推動稀土行業高質量發展?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是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經過幾十年努力,我國建成了涵蓋礦山開采、冶煉分離、產品開發、終端應用的稀土全產業鏈體系,成為全球主要的稀土生產國、應用國和出口國。“十四五”時期,我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強化創新引領作用,推動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
一是營造良好行業發展環境。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稀土行業秩序整頓,持續規范企業生產經營秩序,積極發揮行業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引導企業加強自律、規范經營、有序競爭。鼓勵稀土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展兼并重組,支持稀土企業集團向下游產業鏈延伸,提升自身發展能力和品牌影響力。支持優勢地區,加快轉型升級,打造稀土產業集群。
二是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稀土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新材料測試評價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支撐。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圍繞高性能稀土磁性、儲氫、發光、拋光等功能應用方向,積極推進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稀土高值利用。加強稀土上下游產業對接協調,加大鑭鈰釔等稀土高豐度元素產品推廣應用,提升稀土平衡利用水平。
三是推動產業綠色智能轉型。開展稀土礦綠色高效開采、綠色高效選冶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強清潔生產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應用。鼓勵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稀土行業的融合應用,提升工藝控制水平、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四是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適度有序投放稀土探礦權和采礦權,加大勘查力度,摸清儲量家底。優化稀土總量控制指標管理機制,科學調控開采、冶煉分離規模。建立科學合理的稀土二次資源綜合回收機制,促進尾礦資源、伴生資源綜合利用。引導稀土企業有序參與國際開發合作,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國外新材料企業和技術研發機構合作,提升稀土產業國際化水平。我就回答這些,謝謝大家!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馮猛:
問: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原材料工業作為高載能行業,未來五年《規劃》將采取哪些措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謝謝您的提問。下面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原材料工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任務緊迫、艱巨。《規劃》提出實施低碳制造試點工程,通過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強化管理等手段,推進原材料工業綠色低碳發展。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推進產業結構合理化。嚴格執行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的產能置換政策,嚴控新增產能,不斷鞏固去產能成果。嚴格控制煉油、磷銨、電石、燒堿、純堿、黃磷等行業新增產能,適度控制現代煤化工產能增速。強化環保、能耗、水耗等要素約束,依法依規推動落后、低效產能退出。大力發展新材料等綠色低碳產業,提升產業價值和產品附加值。
二是積極實施節能低碳行動。加強綠色低碳關鍵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加快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節能技術與裝備推廣應用。支持企業利用余熱余壓發電、并網,建設能源管理中心,實施原料和燃料替代,提高可再生資源和清潔能源使用比例。鼓勵增加初級加工產品進口,嚴格控制高耗能、低附加值產品出口。加強重點行業節能監察。嚴格落實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重點行業階梯電價政策。
三是推廣超低排放和清潔生產。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研究推動化工、焦化、電解鋁、銅冶煉、鉛鋅冶煉、水泥、玻璃、耐火材料、石墨深加工、陶瓷等重點行業實施超低排放,樹立標桿企業。推動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制定清潔生產改造提升計劃,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技術與裝備的應用。強化企業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大力推行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產品,鼓勵創建綠色工廠,構建綠色供應鏈。
四是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持續改進關鍵工藝水平,提高一次資源利用效率,從源頭減少資源能源消耗。重點圍繞尾礦、廢石、粉煤灰、赤泥、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化工廢渣、廢棄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全面推進原材料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加快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積極推進石化、鋼鐵、有色、建材、電力等行業耦合協同發展,鼓勵建設具有引領作用的資源化綜合產業基地。
為貫徹落實《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總體部署安排,我部聯合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編制了有色金屬、建材,以及石化化工、鋼鐵等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重點行業碳減排實施路徑和具體任務安排。后續將按統一要求和流程陸續發布。
問:疫情常態化背景下,“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尤為重要。今年以來,以基礎原材料為代表的大宗商品漲價對產業鏈中下游企業經營造成很大壓力。“十四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原材料工業保供穩價有哪些考慮?
原材料保供穩價一直以來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今年以來,我們多次組織專題調研,推動建立原材料工業運行監測體系和聯系機制,確保大宗原材料、農耕化肥等民生物資供應,努力維護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為鞏固原材料保供穩價工作成果,“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運行監測預警。完善原材料工業數據指標監測體系,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進行監測調度,及時掌握行業運行態勢。持續優化大宗原材料供應預警機制,強化重大問題研究,做好政策儲備,防范供給風險。加強政策解讀和預期引導,定期召開重點行業企業座談會,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二是提高資源保障能力。落實好礦產資源有關規劃要求,保障鐵礦石、銅礦等原材料工業“糧食”供應。拓展多元化資源供給渠道,加快推進國內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建設符合產業政策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項目,鼓勵企業規范開展境外資源勘探開發,構建穩定開放的資源保障體系。
三是強化上下游協同發展。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兼顧好上下游產業發展。一方面,強化重點企業供需對接,建立上下游長協機制,組織重點企業簽訂長期協議。另一方面,在品種、質量、成本等方面做文章,加強上下游協同創新突破,用更優質的產品滿足電子信息、機械裝備、汽車等下游消費需求,提升關鍵材料保障能力。
四是發揮重點企業示范作用。做優做強龍頭企業,培育壯大中小企業,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和生態主導型企業,引導行業公平有序發展。同時,繼續完善行業規范和自律體系,堅決杜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和投機炒作行為。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新材料處處長 謝彬:
問:“十三五”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為推動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支撐制造強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請問“十四五”期間,《規劃》對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做出了哪些安排和部署?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事關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大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壯大新材料等產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聚焦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值年復合增長率超過了20%,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先進儲能材料、光伏材料、超硬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等百余種材料產量居世界首位,為支撐制造強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規劃》提出要提高原材料工業供給高端化水平,其中重要內容就是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未來5年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協同創新體系更加高效完善,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產業規模持續提升、占原材料工業比重明顯提高;一批重點關鍵領域基礎材料得到突破,先進基礎材料高端產品質量穩定性、可靠性、適用性明顯提升,部分前沿新材料品種實現量產和典型應用。為推動目標實現,重點開展以下4個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創新體系。強化創新平臺載體支撐,優化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重點領域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新材料重點平臺,建立產業共性技術研究平臺、新材料數據中心,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優化完善創新機制生態,支持企業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創新,制定科技人才薪酬激勵政策,加強國際交流合作,開展國際技術創新合作。
二是攻克關鍵技術。組織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滾動制定發布重點行業先進適用技術目錄。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圍繞礦山工藝、組織均勻性控制工藝裝備、智能制造等方面關鍵技術開展研究攻關。
三是突破關鍵材料。重點實施“四個行動”:實施關鍵短板材料攻關行動,支持材料生產、應用企業聯合科研單位,開展協同攻關。實施大宗基礎材料鞏固提升行動,提升材料綜合競爭力。實施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動,推動主干材料體系化發展。實施關鍵材料應用推廣行動,促進新材料應用,加速迭代升級。
四是提高產品質量。持續開展原材料工業質量提升行動,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可靠性和適用性。推進產品標準和品牌建設,加強材料標準體系化建設,提高品牌影響力。推動重點行業開展質量分級評價,支持市場化、專業化第三方高端質量認證機構建設,建立新材料認證體系。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有關方面,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我就回答這些,謝謝大家!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