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BusinessKorea》報導,隨著全球半導體芯片需求加速成長,不僅芯片前端的晶圓制造受關注,連后段封裝測試也受重視。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和排名第二的安靠(Amkor Technology) 在2021 年營收都創下新高,準備在2022年加速投資,韓國封測廠商也積極搶進,希望取得部分商機。
《BusinessKorea》報道稱,在全球后段封測市場,日月光投控份額已高達40% 。日月光投控2021年營收達5699億元新臺幣,營業利益為621 億元新臺幣,較2020 年成長78%,不但創新高也超乎公司預期。值得一提,日月光投控除了去年收購臺灣高雄K25新廠,也積極投入中國昆山投入金凸塊(Gold Bump)全流程封測計劃開發,并在臺灣彰化持續新建中科二林新旗艦廠,期望開拓先進封裝與測試應用契機。
市占率排名第二的安靠,其2021 年營收為61.38 億美元、營業利益為7.63 億美元,較2020 年成長67%,2022 年還將投資9.5 億美元擴產,為未來半導體市場需求成長做準備。其中就包括繼續擴建臺灣桃園T6廠,并在美國與越南北寧興建新廠,以供晶圓級、覆晶(Flip Chip)及系統級封裝(SiP)等需求。
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市場對系統和汽車電子產品需求激增,使后段封測業需求持續成長。由于2020年四季度以來出現的嚴重產能短缺和價格上漲,后端制程半導體基板制造商銷售額也出現增加趨勢。后端封裝測試市場也出現了巨大的成長潛力。再加上半導體微縮面臨瓶頸,將不同芯片進行異質整合至一個系統級封裝的新型3D 封裝技術備受關注。
除了后端封測公司,英特爾、臺積電、三星等高端晶片制造商也在發展3D 封裝技術,前后端制程的分工逐漸被打破。近期英特爾更是領軍成立了Chiplet標準聯盟,正式推出了通用Chiplet(芯粒)的高速互聯標準“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簡稱“UCIe”,包括日月光、臺積電、三星等十大行業巨頭紛紛加入其中。
目前韓國也有許多后端封測廠如Hana Micron、SFA Semiconductor 和Nepes,都躋身全球前十大后端封測企業,主要訂單是三星和SK 海力士外包封測產品。韓國市場人士表示,與系統半導體制造快速發展相較,韓國后端制程生態還不成熟,大型企業正準備進入或擴大響力。比如在高階半導體封裝用的FC-BGA 基板方面,三星電機和LG Innotek 都分別投資超過1.4 兆韓元和4000 億韓元擴大業務,搶占市場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