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昨日發布了《全球8吋晶圓廠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初至2024年底全球將增加25條新的8吋晶圓生產線,屆時8吋晶圓廠月產能將達690萬片規模,增加21%,創歷史新高。SEMI表示,去年全球8吋晶圓廠設備支出達53億美元,為緩解芯片短缺問題,各地晶圓廠保持高運轉率,預期2022年8吋晶圓廠設備支出將達49億美元,2023年也維持在30億美元以上。
SEMI全球行銷長暨臺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晶圓制造商未來5年將增加25條新的8吋晶圓生產線,以滿足各種半導體元件相關應用需求,例如模擬、電源管理、顯示驅動IC、功率元件MOSFET、微控制器(MCU)與感測器等。另外,根據SEMI的數據顯示,就2022年8吋晶圓產能預測來看,中國大陸占比最高,達到了21%;其次為日本,占比為16%;至于中國臺灣地區與歐洲/中東地區各占15%。
據統計,臺灣8吋廠產能擴充最積極是世界先進,今年資本支出估沖上240億元新臺幣,包含晶圓三廠2.4萬片產能擴充,以及晶圓五廠廠房設施與廠務投資,晶圓五廠目標2023年月產能2萬片。SEMI的數據顯示,今年晶圓代工廠將占全球晶圓廠產能50%以上,其次是模擬芯片占比19%,以及分立/功率半導體占比12%。
以區域來看,2022年8吋晶圓產能以中國大陸為大宗,占比21%,其次為日本占比16%、臺灣和歐洲/中東則各占15%。臺廠其他投資方面,臺積電先前宣布今年資本支出規模約400億美元至44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主要八成用于先進制程投資。
此外,聯電今年積極進行產能擴充,預計今年總產能將增加6%;目前聯電在臺灣竹科與南科、大陸、新加坡及日本皆設有生產據點,新加坡兩座廠共約5.5萬片月產能。聯電今年2月時宣布,將斥資50億美元,在新加坡Fab12i廠區再設立新的12吋廠,第一期月產能規劃為3萬片,將采22/28奈米制程生產,預計2024年底開始逐漸增加量產規模。
聯電南科Fab 12A P5廠區擴產的1萬片產能,預計本季到位,P6廠區擴產預計明年中陸續投產,產能規模由原先規劃的2.75萬片,增為3.25萬片。至于力積電方面,主要的擴產規劃就是銅鑼新的12吋廠,待銅鑼廠生產線建置完成與量產,約可滿足力積電五至八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