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而“專精特新”企業也站在全新的起跑線上。在剛剛結束的第131屆廣交會上首次增設專精特新、智能產品等企業和產品特色標識。本屆廣交會上,借助直播帶貨、VR展廳等手段,專精特新企業將創新、專業的產品從生產車間展現至全球,共有超190家專精特新企業線上“云”參展,展出展品超9600件。
國家為何致力于培育專精特新企業?
2012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達到2. 08萬億美元,占全球制造業的20%,與美國旗鼓相當。然而,在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上卻被“卡脖子”,多數產業仍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同年,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首次提出“鼓勵小型微型企業走‘專精特新’和與大企業協作配套發展的道路,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
根據工信部的定義,專精特新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則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這些企業或許規模不大,但都擁有各自的“獨門絕技”,在產業鏈上具備一定的話語權。
以深圳為例,根據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統計,最近兩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深圳的“專精特新”企業營收平均增速依然達到兩成以上,且含金量高。當前深圳累計擁有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其中已有22家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或科創板上市(含已過會)。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啟信寶 可能存在一定誤差,僅供參考。
專精特新企業帶動一季度地方經濟增長
“小而尖”“小而專”的專精特新企業,當前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國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帶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統計數據顯示,四千多家“小巨人”企業數量占比地域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浙江、江蘇和山東三省。

數據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
2022年,工信部計劃準備再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帶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5萬家左右,還將聯合財政部再支持一批“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目前正在完善“小巨人”企業的認定標準,計劃今年5月左右啟動第四批“小巨人”企業培育認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