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在北京發起成立了“終端快速充電技術與標準推進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將盡快構筑統一的快充標準體系,此舉將有望解決用戶充電器過多等痛點。
快速充電功能目前已經成為國產手機和數碼產品的標配,快充效率也成為電子產品賣點之一。目前,有些產品已經實現了半小時內充滿80%電量的快充水平。然而,由于許多廠家的快充技術不能互相兼容,接口、協議、線纜不互通,不僅影響用戶體驗,也存在安全隱患,同時造成巨大浪費。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和物聯網設備的年出貨量已經超過20億臺,每年僅多余的充電器就產生了超過1.1萬噸的電子垃圾和60萬噸的碳排放。
“推動建立兼容統一的快充技術標準勢在必行。”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級巡視員王鵬說,“要不斷健全以自有技術為核心的快充標準體系,逐步實現我國智能終端設備充電標準的統一,減少電子垃圾、助力產業實現綠色發展。”
就做好快充技術標準化工作,王鵬建議,堅持綠色引領,打造產業發展新基礎;堅持協同推進,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堅持開放合作,擴大產業發展影響力。
電信終端產業協會秘書長、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終端快速充電技術與標準推進委員會主席謝毅表示,將按照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標準推進委員會管理辦法要求,完善自身建設、加強推進委員會管理,使其盡快步入常態化運行。希望盡早發布CCSA快充團體標準,不斷完善和改進快充技術方案,建立和擴大終端快充產業生態,推動快充技術更廣泛的應用。將適時啟動快充團體標準向國際標準轉化,實現中國快充技術在全球標準的引領。
業內專家認為,終端快速充電技術與標準推進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終端快充技術標準化工作站在新的起點上,步入標準制定、行業應用、生態建設一體化推進的新階段。
據了解,我國在2016年就確立了統一手機充電接口和技術指標的國家標準。目前,工信部已指導制定了《移動終端融合快速充電技術規范》《移動終端融合快速充電測試方法》兩項團體標準。
“不僅僅是現在的手機終端,跟它相近的平板電腦等這些中功率的產品,今后應該都可以用到這個技術。”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說,“這可以讓消費者在給各種終端充電的時候,能用上統一標準的快速充電裝置。”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