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證監會發布“科創板八條”,提出更大力度支持并購重組,積極推動科創板上市公司開展產業鏈上下游的并購整合,提升產業協同效應。隨著芯聯集成、納芯微、富創精密等三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接連發布并購方案,半導體上市公司也拉開了新一輪并購重組大幕。
據集微網統計,2023年,半導體上市公司共完成了47起并購項目,同比增長46.9%,已完成并購項目的股權取得成本總計超200.23億元,同比增長739.2%,為取得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支付的現金凈額總額為53.46億元,同比增長123.17%。半導體上市公司的并購潮早已來臨。
大型并購明顯增多
據統計,2023年,并購項目股權取得成本平均為4.35億元,其中,22起項目并購成本超過1億元,6起并購成本超過10億元。而2022年,并購項目股權取得成本平均為8227萬元,并購成本超過1億元的有6起,沒有一起并購項目成本超過10億元。2023年大型并購項目明顯增多。
2023年6起并購成本超過10億元的分別是TCL收購鑫芯半導體(74億元)、中瓷電子收購河北博威(19.04億元)、中瓷電子收購河北中瓷石家莊分公司(15.11億元)、江波龍收購Zilia(13.84億元),士蘭微收購士蘭明鎵(11.95億元),韋爾股份收購湖南芯力特(11.56億元)。
溢價率明顯下降
集微網統計了單項目并購成本超1000萬元的并購項目,2023年,并購項目溢價率平均值(縮尾均值)為251%,溢價率超過100%的項目有22起,占比57.9%,平價或折價收購項目有8起,占比21.1%。2022年,并購項目溢價率平均值為394%,溢價率超過100%的項目有13起,占比68.4%,平價或折價收購項目有2起,占比10.5%。2023年并購項目溢價率明顯下降。
2023年,并購項目溢價率超過10倍的有4起,分別是晶豐明源收購南京凌鷗創芯、金宏氣體收購上海振志、廣立微收購億瑞芯、睿創微納收購集速合芯。折價收購的有2起,分別是長川科技收購長奕科技、晶盛機電收購株式會社セミコンクリエイト。
跨境收購有所增加
據統計,2023年,收購境外公司的并購項目有10起,占比21.3%。2022年,收購境外公司的并購項目僅有4起,占比12.5%。
2023年,收購境外公司的并購項目主要有江波龍收購巴西Zilia、環旭電子收購德國Hirschmann、長川科技收購馬來西亞長奕科技、賽微電子收購瑞典Silex Properti es AB、概倫電子收購比利時Magwel NV、華大九天收購香港芯達芯片、晶盛機電收購日本株式會社セ ミコンクリ エイト和安集科技收購法國CT等,其中以收購歐洲公司為主。
并購領域向上游延伸
實施并購項目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中游設計和上游材料、設備領域,占比超90%,且上游材料、設備領域的收購項目明顯增加。據統計,2023年,材料領域并購項目數量占比由28.1%升至38.3%,設備領域并購項目數量占比由6.3%升至12.8%,設計領域并購項目數量占比由62.5%降至42.6%。
設計企業實施并購主要動因是為了增加研發能力,完善產業鏈布局,特別是對汽車電子的布局,比如士蘭微收購士蘭明鎵、韋爾股份收購湖南芯力特。設備企業實施并購主要動因是為了豐富產品類型和擴大海外布局,比如長川科技收購長奕科技、晶盛機電收購株式會社セミコンクリエイト。材料企業實施并購主要為橫向收購,擴大市場份額和產能,比如金宏氣體的頻繁收購、TCL中環收購鑫芯半導體。
另外,2023年的47起并購項目共涉及33家上市公司,有9家上市公司實施了不止一起并購項目。其中,金宏氣體、納思達、中瓷電子收購活動較為頻繁,金宏氣體收購了上海振志、西安衛光、上海醫陽、上海暢和、稷山銘福5家公司,納思達收購了珠海海納苑房地產、中潤電商、奔圖電商3家公司,中瓷電子收購了河北博威、河北中瓷石家莊分公司、北京國聯萬眾3家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實施并購的上市公司中,科創板企業占比33.3%,大幅低于所有半導體上市公司中科創板企業占比(53.5%)。此前,半導體上市公司實施并購項目的企業中,科創板上市企業并不活躍,隨著“科創板八條”等一系列政策落地,科創板企業將加速半導體行業新一輪的并購潮。
來源:集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