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國斌
當前,很多本土IC公司在銷售產品的時候喜歡打民族牌,其實,一款產品能不能被客戶接受和采用,最關鍵的還是要看其自身的性能參數是否過硬,“系統廠商對本土IC要求更高,不但要價格上優勢,更要性能突出。”一位本土IC 廠商的PM這樣說,所以本土IC公司更應該多培養自己的這種硬產品實力,而不是靠打民族牌來營銷。
8月25日,證監會發布通告,芯海科技等四家公司注冊通過近期將在科創板上市,作為信號鏈芯片第一股,芯海科技17年來就是憑著自己的產品實力,從0開始一點點撕開市場,恰好我從一位半導體老兵那里聽到了有關它的一些故事,這里分享出來,我想這對其他本土公司也是大有裨益的。
故事1:TI的4300為何失敗了?
據這位老兵說,在健康體脂秤領域,TI曾經規劃過一款芯片,但是這款芯片竟然在大陸的銷量為0!為什么?因為芯海有一顆跟它功能類似但性能更優異的芯片!這是怎么回事?讓我們從頭慢慢道來。
2003年,擔任華為基礎研究管理部副總工程師和ASIC數模產品部總監的盧國建上書華為高管建議將華為基礎研究部門獨立,在上書無果后,他離開華為創辦了芯海科技,芯海合伙人中也有他華為的同事萬巍,當時,他們創辦芯海只有一個簡單的小目標:就是研發中國國產的ADC產品。
但是ADC產品設計難度非常大,需要集齊數模領域的人才芯海成立后,三位合伙人負責模擬部分,其他招聘來的人員負責數字部分,就這樣開始了攻關,3年后,芯海第一顆24位高精度ADC CS1242終于面市了,這顆ADC填補了國內空白,其有效位數為21位,性能指標達到TI公司的ADS1240同等水平。
根據中國衡器協會發布的《2007年中國衡器工業年鑒》顯示,2007年12月14日,在信息產業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主辦的2007年度“中國芯”技術與發展大會上,深圳市芯海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高精度Sigma-DeltaADC芯片CS1242獲得了2007年度“中國芯”最具潛質獎,是獲獎的10款IC產品中,唯一用于計量及工業控制領域的IC。
CS1242的推出打破了衡器市場被國外芯片壟斷的格局,標志著中國衡器業也有了能夠與國外頂級IC設計公司的高端產品相抗衡的“中國芯”,以此為突破口,芯海從0開始到2015年終于做到全球衡器市場80%份額,徹底將國外芯片趕出了衡器市場,這其中就有讓TIAFE4300銷量為零的故事。
2015年左右,TI公司開發了一顆瞄準便攜式智能體脂秤的芯片--AFE4300,該類芯片此前在一直在便攜式體脂稱領域占據主導地位。而同年芯海科技也推出的CS125X系列芯片,這是國內首家便攜式智能體脂秤專用的AFE芯片,這個芯片各項指標都超越了TI的產品,但成本更低,外圍器件更少,因此將TI的產品銷量打擊到0!這是對比!
除了TI,其實芯海的CS1242還打敗了信號鏈領域的另個王者--ADI的同類產品,由于CS1242指標突出,ADI被迫逐漸放棄了工業衡器市場。
故事2:5000公里駕車拜訪客戶
我們都知道,本土IC產品除了性能指標要勝出國外同類產品,服務到位也是客戶是否考慮使用的關鍵,在CS1242推出后,雖然性能突出但是客戶并不敢用,因為無法判斷芯海的服務是否能跟上,于是這就有了“5000公里駕車拜訪客戶的故事”。
據那位老兵介紹,當時芯海創始人盧國建親自駕車帶著公司的幾位技術牛人驅車拜訪潛在客戶,從深圳出發先到了廈門、福州、泉州,之后往浙江嘉興、紹興、寧波等地,然后從浙江返回深圳,駕車距離超過5000公里!因為其他人不會開車,所以全程是盧國建駕駛,這次拜訪讓芯海終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客戶,以此開始,經過8年默默地發展,芯海終于成為衡器領域的老大!不容易啊!
故事3:一家方案商的感慨
第三個故事是關于一家方案商的,這家方案商在尋找汽車電子領域的本土MCU替代方案,當時找到了很多本土MCU廠商來的方案來驗證,結果只有芯海的方案達標,這家方案商感慨地說沒想到本土MCU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準,并在ADC方面表現更優秀!
其實回顧芯海的發展歷史,公司起步于ADC但是并沒有于局限在ADC領域,而是依托自己在ADC等領域的優勢,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逐步成為一家提供信號鏈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
在其招股書中,芯海科技明確表示芯海擁有完整的信號鏈芯片設計能力,核心技術為高精度的ADC技術及高可靠性MCU技術。
其實簡單地理解,信號鏈就是把物理世界的模擬信號變成可以處理的信息鏈路,信號鏈是連接真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一個完整信號鏈的工作原理為:從傳感器探測到真實世界實際信號,如電磁波、聲音、圖像、溫度、光信號等,并將這些自然信號轉化成模擬的電信號,通過放大器進行放大,然后通過ADC把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經過MCU或CPU或DSP等處理后,再經由DAC還原為模擬信號。可以說,信號鏈是電子設備實現感知和控制的基礎,是電子產品智能化、智慧化的基礎。
在這條鏈路上,芯海已經完成ADC、運放、時鐘、壓感處理、MCU等一系列基礎器件的開發,并以此為基礎勾畫出了芯海未來“1+3+N” 完整戰略。
它就是圍繞手機,通過手表手環、TWS耳機和人體成分分析儀/體脂秤是實現更多物聯網設備的信號鏈信息處理和人機交互,讓用戶享受到更好的體驗,實現更早的疾病預測,而所有的這一切,就是通過信號鏈實現的。
“我們的目標是治未病,通過經經準的數據測量和分析,發現慢病的趨勢,更早的消除慢病的隱患!”在去年芯海主辦的健康管理產業大會上,創始人盧國建強調。
目前,物聯網市場已經開啟,在這個萬億級市場里,只有精準地獲取到信息,才可以實現精準智能地控制,信號鏈IC將會發揮巨大的價值,期待芯海有更精彩的未來!
注: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