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半導體的好消息
芯片是科技發展的基石,也是工業文化,信息技術的重要保障。如果沒有芯片產業支柱的話,一切科技進步都被停擺。所以要想實現科技進步,行業改革創新,首先就要確保芯片的穩定前行。


回望過去一年,全球芯片界都發生了很多大事,供應鏈飄忽不定,眾多依賴芯片的企業都受困其中。但我國也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加速國產半導體產業的扶持。
就在3月1日國產半導體傳來好消息,有外媒記者提到:中國芯片行業有什么具體目標或者生產規劃。
這一問題得到了我國有關部門發言人的明確回答,稱:芯片產業,集成電路產業我們高度重視,發布了幾項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的政策,包括加大企業減稅力度以及在基礎方面進一步提升加強。

很明顯,“國家隊”正式出手了,在國內關鍵的集成電路,半導體領域提供較大的扶持力度。細分到各項領域來看的話,對企業免稅可以減少企業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壓力,從而有更多的資本投入到芯片攻克上。
另外基礎方面也要牢牢把控,材料、人才、設備和工藝等方面也有相應的準備。
總的來看就是我國會對集成電路產業上進行大力支持,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其中,助力國產芯片的崛起。


加速前行的中國芯
中國每年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芯片,去年芯片進口額達到了3800億美元,集成電路總銷售額更是達到了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為20%。
也就是說,我國不僅有龐大的芯片進口需求,也有非常大的芯片市場。對國內外供應的芯片銷售額接近九千億人民幣。可是大量銷售的芯片所采用的集成電路都是從國外進口,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不斷提升自給率。
在這一點上,中國芯片正加速前行,首先定下了2025年實現70%芯片自給率的目標,其次正如我國有關部門的發言人所說,加大企業免稅力度,讓大量企業參與進來。
鑒于當前的國內半導體局勢來看,2021年1月至2月成立的相關芯片企業達到了4350家,同比增加了378%。
2個月的時間,國內新增的半導體,芯片相關企業就有四千多家,這種增長趨勢非常罕見。很大程度受到我國半導體迎來最大浪潮的影響,紛紛入局。
國產芯片迎來最大浪潮
芯片是一項全產業鏈都要保持同步,才能確保一個國家擁有足夠的自產能力。目前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一個接著一個的捷報不斷傳來。在芯片制造、設計、封裝、材料、設備、人才等方面一個都不會落下。
毫無疑問,國產芯片迎來最大浪潮,不僅我國動用大國之力對企業,行業進行扶持。還有90家中企聯合成立集成電路技術委員會。
更別提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的成立,為我國集成電路領域不斷輸送人才。另外華為海思、紫光展銳、中芯國際、晶瑞股份、上海微電子等這些涵蓋設計、制造、材料、設備的龍頭企業,有這么多的力量集成在一起,何愁中國芯片不能崛起。


總結
我國有領先全球的芯片設計能力,不過在制造方面還有待提升。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也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夠重視芯片制造產業的提升。為國內企業提供關鍵的制造水準,否則擁有設計卻不具備制造能力,還是會受制于人。
誰也不希望這樣的情況出現,所以我們才更應該加強基礎工藝提升,用以點到面的方式不斷取得突破。期待中國芯片能早日迎來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