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海科技12月21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021年12月15日接受26家機構單位調研,機構類型為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機構、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機構。
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問:ADC的應用很廣,公司未來重點發展哪些領域?
答:正如您所說,ADC產品應用領域廣、產品生命周期相對較長等特點,因此,從全球來看,很多模擬公司都呈現持續穩健增長的發展軌跡。
芯海的模擬信號鏈產品主要聚焦在四個賽道,一是生理參數測量,如體重體脂、血氧、血糖、心率等,二是設備參數測量,包括電流、電壓、功率等,三是環境參數測量,包括溫度、濕度、氣壓、光強、氣體濃度等,第四是人機交互,包括壓力、音視頻、手勢、震動等。為工業測量、健康測量、高端消費、通信、智能家居感知等領域的客戶提供高性能模擬信號鏈芯片。
問:我們非常認可公司推行的IPD體系建設,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建設,IPD體系建設給公司帶來的價值體現在什么方面?
答:公司從2018年開始建設IPD體系,核心是將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觀通過組織變革、流程優化、制度建設等體現到公司的日常運營中去,以準確識別客戶需求為起點,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把能力建立在組織上,把業務建立在流程上。當然,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很難的。公司一開始是聘請了專業的顧問機構幫助公司來建設體系,在建設過程中,引進了行業資深的IPD體系專家加入公司,同時培養了一批自己的體系建設人才。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公司已經形成了能快速響應和滿足客戶需求、決策風險有效管控、能力平臺化建設的組織架構和決策、運作流程。在公司內部,產品線負責拉通公司各資源部門,調度使用資源,各資源部門負責能力平臺建設,這樣一方面能集中公司專業資源,讓能聽得見客戶聲音的人指揮和調動資源;另一方面,資源部門可以專心進行能力平臺化建設,降低人才的培養和融入成本;同時,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公司在內部的核心價值觀、激勵機制等方面真正把價值創造者放在最核心的地位,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的員工可以獲得很好的職業發展及激勵機制。通過IPD體系建設,公司在產品研發效率、質量提升等方面有了較大進步,在項目一次成功率(這個一次成功是指不僅進度不能延后,還要一次就符合客戶要求)等核心指標上大大提升。
問:目前車規級芯片是否有應用?M系列和R系列芯片研發進度如何?
答:公司已經有通過AEC-Q100認證的車規級信號鏈MCU芯片,可以應用在汽車的智能座艙等應用領域,目前已導入TIER1廠商的新產品設計。
M系列和R系列屬于我們正在籌劃的可轉債項目研發內容,M系列產品主要應用在端控制比如車窗、車燈、雨刮、空調等,R系列主要用在域控制相關領域,如動力總成、汽車底盤等。可轉債項目的進度為公司已經回復上交所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的階段。
問:談談目前模擬信號鏈IC設計領域全球的競爭格局,芯海的優勢在哪里?
答:當前在信號鏈領域的核心芯片如ADC、MCU領域,國內企業與國外一流設計公司如TI、ADI、ST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芯片設計廠商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論是從技術和產品的儲備及豐富度、還是從營收規模來看,都有不小的差距。當然,差距就是機會,結合當前的國際競爭環境等因素,中國芯是國家高科技企業產業安全的重要保障,國產芯片需求巨大,加上物聯網時代國內芯片需求的持續旺盛,未來幾年是國內真正具備核心技術的IC設計企業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期。
公司同時具備高精度ADC及高可靠性MCU技術和產品,擁有模擬芯片深厚技術積累,高精度ADC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對可靠性理解非常深入,這些都是芯海的競爭優勢。
問:晶圓代工的產能會有瓶頸期嗎?對公司會有影響嗎?
答:從當前來看,晶圓還是比緊缺的,特別是高端產品,今明兩年,依然面臨著疫情等各類不確定因素影響。短時期內,晶圓產能緊張的局面可能還會持續,當然,隨著疫情防控經驗的豐富,供需信息的對稱、上游擴產等因素影響,未來像今年這樣供需特別失衡的情況有可能會結構化改善。
產能緊張是一個行業的事,所有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我們只能協調重點支持一些重要領域和重要客戶的產能保障,如果明年持續緊張,我想包括芯海在內的所有IC企業都可能會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芯海一直與供應商保持戰略合作和溝通,公司的產品、技術和未來發展、終端客戶含金量等都得到供應商認可,當出現產能緊張時,我們能和供應商各層保持密切溝通,也會因為這種認可而得到供應商的大力支持。
問:公司今年兩期股權激勵的價格都比較高,這塊公司是如何去考慮的?
答:公司做股權激勵的目的是希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勵人才。股權激勵不是分錢,而是激勵人才創造更大的價值,與公司共同分享發展紅利。公司在制定價格時,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價格對人才的吸引力、公司未來的發展預測等因素,我們認為制定這個價格是合理的。公司希望通過這種牽引,鼓勵員工創造更高的價值,不斷提升公司的業績,隨著公司未來持續發展,員工能從股權激勵中獲得回報,股東也從公司的發展中獲得回報。
問:公司在BMS芯片上的優勢體現在哪里?
答:芯海推出的BMS芯片,其算力更強、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目前已獲得行業頭部客戶的認可。
問:我們看到公司歷年對行業發展、產品定位都抓的很準,未來如何持續保持這種能力?
答:創始人盧總擁有芯片設計專家背景,對行業及技術發展理解較為深刻,一直親自把關技術發展戰略及產品立項工作,同時,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具有可靠性高、性能好、適用性強的特點,產品結構和應用領域、客戶群非常豐富,不完全受制于單一客戶或單一應用領域的影響等,這些都是公司在歷史上能快速把握行業機會、穩健發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除了不斷引進一流的產品及市場專業人才加入,從2018年開始,公司引入IPD管理體系,致力于打造流程性組織,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架構、決策機制等,通過管理平臺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實現“把能力建立在組織上”,在這個組織里,會不斷涌現出懂行業、懂市場、精準識別客戶需求的人才,保障公司的快速發展。
問:對于明年的產能公司是否有規劃?能得到供應商支持嗎?
答:公司對明年的產能、銷售等肯定會有詳細的預算及規劃,我們與供應商合作多年,是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終端客戶有很多是頭部知名客戶,未來成長性和發展空間都很大,供應商伙伴一直對公司都非常認可和支持。
問:公司毛利率提升的原因?
答:公司的毛利率相對比較穩定,2013-2020每年的平均毛利率在46%左右。當然,整體毛利率水平會隨著公司產品銷售結構的變化會有一些波動。2021年的毛利率提升主要是因為應用領域、產品結構(比如去年主要以8位MCU為主,今年通用型32位MCU開始大規模出貨,占比提升)等原因貢獻。
問:今年上游代工廠漲價嚴重,公司會相應上調產品價格嗎?
答:IC設計公司有自身的發展規律與市場定價機制,公司內部有完善的價格管理機制,產品售價肯定是要考慮成本變動、市場變化等因素的,如果成本上升較快,會適當參考成本變動及市場情況進行價格調整。
但公司的產品銷售策略從來不是依靠打價格戰,不會只是依靠低價策略開拓市場,也不會想著在某一特殊情況下靠漲一波價來獲取短期利潤的短期行為,我們還是立足長遠,堅持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以為客戶創造價值、不斷推出有技術競爭優勢的產品等體現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和銷售策略,比較注重和戰略客戶的長期合作。
問:當前人才緊缺,特別是模擬人才培養周期長,公司在人才引進方面有什么策略?
答:正如您所說,隨著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確實在不斷增加,公司又是專注在模擬信號鏈和MCU等技術賽道,對人才的要求比較高,人才是公司實現發展戰略的重要資源和保障。
公司一直把人才的引進、培養、發展當作頭等大事在抓,以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公司戰略和技術、產品等發展目標為牽引,設置在行業內較有競爭力的薪酬激勵、股權激勵等回報機制吸引行業內優秀人才,包括眾多優秀高校畢業生。
公司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人才職業發展通道,不同職級會有不同的職責、能力要求等,并建立了相應的賦能機制。內部設有導師制,員工在入職時會經過集中培訓、崗位專業培訓等系統培訓過程,注重知識沉淀和傳承,特別是公司在持續推動的IPD體系變革,把能力建立在組織上,把業務建立在流程上,用通用和科學的語言、工具把工作職責和流程等規范化,讓新員工能快速學好技能、流程,減化發揮價值的學習時間和學習難度。
公司上市以后,也加大了人員投入力度,特別是加大從全球引進一流的研發、市場、銷售人才,今年也在積極招聘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加入。
問:公司今年32位MCU營收占比如何?
答:32位通用MCU2021年上半年開始大規模出貨,目前在各季度銷售占比在持續上升。
問:公司未來3-5年會向哪些領域發力?
答:公司現在有模擬與信號鏈、MCU、健康測量AIoT三條產品線,聚焦BMS、數字傳感器、通用MCU、高端MCU、健康測量、AIoT等細分市場,這些細分領域預計可以覆蓋國內幾百億市場。
問:公司在三條產品線,哪些公司是主要競爭者?
答:從公司目前國內的芯片市場來看,國產芯片在國內市場占比還比較小,市場空間巨大,國內上市的芯片設計企業中,每家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客戶群,芯海的模擬與信號鏈、健康測量AIoT、MCU三條產品線主要競爭對手還是國外公司;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為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測量算法以及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主要產品有智慧健康芯片、壓力觸控芯片、智慧家居感知芯片、工業測量芯片、通用微控制器芯片、體脂稱、額溫槍、人體成分分析儀、智能手機、中央空調、TWS 耳機、電源快充。公司獲得了“2019年第十四屆“中國芯”優秀技術創新產品”、“CS1258產品獲得“高性能模擬前端芯片”第十屆(2015年度)中國半導體創新產品和技術”、“2019年第四屆中國IoT技術創新獎”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