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米汽車北京工廠開工建設,正在進行土方平整工作。工廠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馬駒橋鎮智造基地,土地面積近72萬平方米,有100個足球場地大小,地塊起拍價6.1億。
工廠已開工建設,土地掛牌價逾6億元
3月17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發布了這一地塊的招拍掛公告。
公告顯示,該宗地將以“六通一平”形式供地,用于建設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土地面積 718046.1 平方米,租賃和出讓總年限 50 年,交易掛牌起始價為人民幣 61033.9185 萬元。五天前,小米汽車成為了這一地塊的“準地主”。
公告同時顯示,掛牌競價起始時間為2022年4月6日9:00起,自收到第一份有效競買報價單當日起,至延后的第11個工作日15:00止為掛牌競價時間。按照北京市規劃委官網的信息,4月6日下午3:00有買家給出了第一次出價——與底價持平。
在收到第一次競價的同一天,一份名為“馬駒橋智造基地08、09、10、11地塊土地一級項目土地整理工程中標結果”在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被公示。文件表明,這一工程的中標人為闊楊科技集團;此前的招標公告顯示,工期要求為30日歷天。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并由其負責高品質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小米造車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雷軍表示,自己也將親自帶隊,并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
同年11月,小米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在發布的《北京市2022年重點工程計劃》中明確,小米汽車將選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馬駒橋鎮智造基地。
小米汽車項目預計投資630億元,將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按照計劃,小米工廠一期計劃于2022年4月開工,2023年6月竣工;小米二期項目計劃于2024年3月開工,2025年3月竣工。
小米在財報中表示,繼2021年3月宣布造車計劃以來,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進展超預期。截至目前,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000人,未來將繼續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領域拓展研發,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天時地利人和
在此之前,小米集團其實已經為造車做了大量準備。
對于造車,無論是從車型還是定位雷軍都自己親自下場做問卷調研,精準進擊。
雷軍曾表示,小米官微曾進行過關于是否要造車的網絡調查,約萬人參與投票,高達 92% 用戶選擇支持小米造車,并聲稱會買小米造的汽車。
隨著一些忠實米粉的年齡增長,小米的產品從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到第一輛車的過渡,也符合他們的成長曲線,這相當于小米汽車已經有了潛在消費者和用戶粘度,就連筆者身邊也有不少朋友稱要等小米造車。
定位上,45%的用戶希望是轎車,40%希望是SUV,剩余的還有跑車和房車的呼聲。價格上,在雷軍的微博發起的投標可以看到,大多數用戶還是希望小米汽車的價格在10萬以內,其次則是10-15萬,20萬以上的占比不到10%。雷軍此前也表示,主打 15 萬元至 30 萬元車型,這個區間類似于目前 3000 元價位的智能手機市場。
可以預見,小米龐大的用戶基礎,足以支撐小米汽車第一階段的銷量。
在研發上,根據知識產權SAAS服務商智慧芽的評估,截止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在整個汽車領域的專利價值超過1億美元。領域集中在無線通信網絡、數據處理、數字信息傳輸、圖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統、距離測量、導航等領域。
據悉,自去年以來,小米系資本在動力電池及電控、自動駕駛、車載芯片的汽車產業鏈上投資約40家。按照行業人士的說法,“小米在自動駕駛、車載芯片和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力度堪稱‘圈內之最’”。
小米方面曾經的公開表態:最難的就是電池和自動駕駛。四年后電動汽車針對傳統汽車優勢會逐漸體現出來,燃油車朝電動化過渡,小米切入時機剛好。
現如今工廠開工,天時地利人和,小米造車有自己絕對的優勢,承載雷軍造車之夢的種子也已在這個春天破土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