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1日召開的寧德時代股東大會上,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將于今年7月份左右發布鈉電池,由于系新推出,鈉電池可能比鋰電池貴。
鈉離子電池與目前普遍使用的鋰電池工作原理類似,但優勢突出。首先是原料儲備豐富、易獲取,因此成本更低;其次能量密度及性能更佳,工作壽命更長,充電速度更快。
用更便宜的鈉替代鋰,這一設想在電池行業并不新奇。早在2017年,瑞士聯邦材料測試與開發研究所與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研究人員便研發出了全固態鈉離子電池樣品。但鈉離子電池技術近年來才趨于成熟。2019年初,國內企業星空鈉電自主研發的鈉離子電池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中科海鈉的鈉離子電池產品也已于2020年實現量產。
目前,由于各國政府對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車企加大對電動汽車的投入,電池原材料需求呈現增長。
根據中汽協統計l-4月國內新能源車累計銷量同比大增291%,帶動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大增約241%;海外市場根據SNE Research統計l季度裝機同比實現96%增長。
近期鋰電池上游材料漲價明顯正說明了這一點。自2020年始,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始終維持在高位,今年以來,電解液領域的六氟磷酸鋰、正極材料上游的碳酸鋰、負極材料上游的石油焦及針狀焦等產品價格都大幅上漲。
另一方面,新能源車需求持續高增,上游鎳、鈷等關鍵資源供應能力正成為新能源車產業發展的掣肘,保障產業鏈安全將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此背景下,寧德時代、容百科技等企業紛紛提前鎖定部分原材料供應,通過與鈷鎳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的方式提升原材料保障能力,而鈉離子電池無疑為降本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我國鋰資源70%都需要進口,鈉離子電池是對鋰離子電池的支撐和保障。
發展鈉離子電池的主要場景是基站、電動自行車等對能量密度需求不高的領域,未來有望具備成本低、安全性好等優勢,是三元高鎳技術路線的很好補充。
此外國泰同時表示,目前鈉離子電池進展的速度應該達到了14年左右的鋰離子電池的一個技術水平,包括循環壽命,能量密度,倍率性能。隨著原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電解液配合配套上去,可能三年左右時間會真正應用到規模上去,而且比磷酸鐵鋰電池要便宜,按照寧德時代推的速度,大概需要2-3年的時間。
同時海通證券周末召開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鈉離子電池可以在低速車領域或者儲能等其他特殊應用場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