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基金正式成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聯合中央企業、科技龍頭企業、地方政府共同發起,首期規模200億元,總規模1000億元,將采取“直投+母基金”的投資策略,重點投向國內外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等領域,采用人民幣和外幣雙幣設置,為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企業創新賦能。
該基金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投資策略上,基金按照“扎根灣區、輻射全國、聯動全球”的發展思路,采取“直投+母基金”的投資策略,重點投向國內外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碳中和關鍵技術及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基建等科創關鍵領域。該基金兼具戰略性基金和市場化基金的雙重特點,在投資企業和項目選擇上聚焦四個重點:一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規劃的重大項目,二是具有核心技術的成長期科技創新企業,三是細分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四是境外優質創新企業。采用人民幣和外幣雙幣設置是該基金的一大特色。雙幣設置將吸引和利用包括港澳在內的全球創新資源,下一步將發起外幣基金,支持參與海外優質科創項目投資,同時積極參與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推動優質科創項目在大灣區集聚發展。
“基金除了提供資金支持之外,更是一個資源聚合平臺。”基金負責人表示,將積極鏈接資金與資源、科研機構與創新企業、內地與港澳、已投企業與被投企業、內地與港澳等多方科創資源,更好為企業創新賦能。
為此,該基金及子基金吸引多方參與:既有比亞迪、浪潮、萬國數據等科技龍頭企業,紅杉中國、天風證券等金融服務機構,也有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等大灣區骨干企業,招商局集團等中央企業。此外,基金還與中國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6家金融機構簽署了投貸聯動協議,為基金所投企業提供銀行授信、金融服務等一攬子支持舉措,意向性融資支持額度達600億元;與火炬中心、清華同衡形成深度戰略合作,與海外科技成果轉化機構進行合作對接,賦能大灣區成長型高新企業發展。
“我們將與海內外龍頭企業攜手,發力‘硬科技’,孵化科創苗子,轉化科技成果,培育科創‘獨角獸’,支持廣東打造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推動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基金負責人介紹,基金設立高層次基金戰略指導委員會,將按照市場化專業化方式投資運營。
基金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開發區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強,上市企業數量居廣州市第一、全國開發區首位,近年來做大做強生物制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三大產業集群,與基金發展方向高度契合,雙方將在科創投資、企業培育、重大項目推進等多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同時,還發布成立了廣東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財政出資10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形成200億元規模,二期規模擴大到500億元。該基金首期成立風險、生態、設計三只子基金,分別注冊在廣州、深圳、珠海,共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