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3月8日披露了2022年1月至2月的主要經營數據,這是貴州茅臺上市以來第一次公布前2個月經營數據。此后不到一周時間,共有77家A股公司披露了歷史上首份前2個月經營數據,為歷史罕見。
梳理可見,這些公司都是各自所處行業龍頭,不少公司在公告中稱:“2022年1月至2月,相關行業保持較高景氣度,公司業務產銷兩旺,取得了良好的經營開局”。
受到業績大幅提升的影響,相關公司股價上周大幅反彈,穩定了市場信心。
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產業景氣
據上海證券報資訊統計,截至3月13日晚,不包括此前已經把月度數據作為日常披露的地產、養殖等公司,有77家A股公司首次披露了2022年1月至2月的前2個月經營數據。
梳理這77家公司經營數據可見,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白酒、基礎化工品等行業板塊保持景氣上升。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景氣“一哥”。11家公司不約而同地表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相關行業保持高景氣度,今年前2個月的業績大幅增長。
全球電解液龍頭天賜材料公告稱,新能源汽車相關行業保持較高景氣度,公司主要產品產銷兩旺,新建產能爬坡順利,主要原料自產率穩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成績。經公司初步核算,2022年1月至2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60%左右;凈利潤為8.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470%左右。
國內隔膜行業領先企業星源材質初步核算,2022年前2個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60%左右;凈利潤為0.9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60%左右。
玻纖龍頭中國巨石表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帶來的輕量化產品需求增長是公司1月至2月利潤總額同比增長超過60%的原因之一。
半導體行業景氣度也在不斷提升。披露了經營數據的7家半導體公司,今年前2個月營收和凈利潤均大幅增長。
中芯國際2021年經營業績快速增長,進入2022年仍然驚喜不斷。最新披露顯示,1月至2月,公司初步核算實現營業收入12.23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59.1%;凈利潤為3.09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94.9%。
北方華創表示,因主營業務下游市場需求旺盛,公司的半導體裝備及電子元器件業務持續增長。初步核算,前2個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66億元,同比增長約135%;新增訂單超過3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0%。
滬硅產業、瀾起科技、立昂微、華潤微、華峰測控等半導體公司均表示,所處行業景氣度高,市場需求旺盛,銷售訂單飽滿,產能不斷釋放,主要產品產銷持續提升。
基礎化工行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包括新安股份、揚農化工、川發龍蟒、華魯恒升等11家化工企業表示,公司產銷兩旺,主要產品量價齊增。
貴州茅臺領銜,今世緣、酒鬼酒、天佑德酒和山西汾酒等5家白酒企業公告表示,2022年初,產品銷售勢頭向好,市場呈現旺銷態勢,實現了“開門紅”。
此外,煤炭、有色、CRO等細分行業的景氣表現也較為突出。
29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超100%
上述77家公司中,有29家公司今年1月至2月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其中,冀中能源、美聯新材、華峰測控、立昂微、岱勒新材、山煤國際和中天科技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在2倍至3倍之間,杉杉股份、和邦生物、龍蟠科技和通威股份等9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過3倍。
天壕環境前2個月的凈利潤同比增幅高達17倍,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倍。公司表示,2022年以來,公司燃氣板塊業務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水務、余熱發電板塊平穩發展,經營業績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和邦生物、酒鬼酒、當升科技等10家公司前2個月主營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100%,真實反映出行業景氣、產銷兩旺的良好態勢。
前2個月業績同比大幅增加,意味著一季度業績大概率預喜,所以可以推斷這77家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將預增。
以今年1月至2月業績作為推算基礎,可以發現,有12家上市公司有望近三年(2020年至2022年)的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其中,貴州茅臺、片仔癀、泰格醫藥、北方華創、川發龍蟒、中金公司、中芯國際等均為行業龍頭企業。繼“半導體一哥”中芯國際發布今年前兩個月的優異成績單后,近日,又有多家半導體領域龍頭企業披露亮眼業績。
錦華基金總經理秦若涵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供給端,半導體產能仍需兩年到三年爬坡期;在需求端,新能源汽車、物聯網、5G通信等新興產業仍將持續擴大市場需求,預計未來三年內半導體賽道相關企業的長景氣周期仍將持續。”
行業整體景氣度不斷提升
由于半導體應用場景十分廣闊,其產業鏈也呈現出上下游鏈條長、細分領域多的特征。半導體產業鏈可分為上游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兩大支撐性產業,中游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與測試三大環節及下游5G通信、大數據、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物聯網等產品終端應用。
近日,多家半導體產業鏈企業相繼發布前兩個月經營數據,業績表現亮眼。
作為半導體中游晶圓代工龍頭的中芯國際,在今年前兩個月取得不俗成績,1月份至2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2.23億美元,同比增長59.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09億美元,同比增長94.9%。
集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的半導體IDM龍頭華潤微表示,1月份至2月份,公司實現營收約16.4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6億元,同比增長75%。
在產業鏈中游芯片設計方面,半導體內存接口芯片龍頭瀾起科技稱,公司DDR5第一子代內存接口芯片、內存模組配套芯片及第三代津逮CPU等新產品持續出貨,1月份至2月份,公司實現營收約6.2億元,同比增長211%;實現歸母凈利潤約2.2億元,同比增長157%。
綜合來看,在半導體產業鏈中,上游半導體設備、材料企業在今年前兩個月的業績表現尤為突出。
半導體設備方面,半導體裝備龍頭北方華創表示,因主營業務下游市場需求旺盛,公司半導體裝備及電子元器件業務持續增長。1月份至2月份,公司實現營收約13.66億元,同比增長約135%;新增訂單超30億元,同比增長超60%。此外,半導體測試設備龍頭華峰測控表示,1月份至2月份,公司實現營收1.99億元,同比增長171.97%;實現歸母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241.35%。
半導體上游材料硅片龍頭立昂微稱,行業整體景氣度不斷提升,公司銷售訂單飽滿,產能不斷釋放,2022年1月份至2月份,公司實現營收約45836萬元,同比增長84%;實現扣非凈利潤約13100萬元,同比增長253%。
半導體設備、材料企業受關注
在業內看來,半導體設備龍頭企業前兩個月的業績表現超預期。ICInsights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半導體資本支出將增長23.7%,全球半導體設備行業維持高景氣。
“當下國產半導體設備滲透率較低,國產替代空間巨大。”翼虎投資電子研究員周佳向記者表示,隨著國產替代不斷向中高端領域加速推進、半導體設備板塊高景氣維持,國內半導體設備個股仍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半導體材料方面,因制造過程復雜、細分領域較多,導致半導體材料行業具有極高的技術和資本壁壘。
其中,硅片企業受到市場諸多關注。立昂微相關人士表示,受益于光伏、風能等清潔能源發展,以及新能源汽車、工業自動化控制等終端需求旺盛,預計未來3年至5年半導體硅片都會保持旺盛需求。
作為國內單晶硅材料供應商龍頭的神工股份,近兩個月也頻頻受到多家機構調研。公司表示,目前國內8英寸輕摻低缺陷硅片主要依賴海外進口,隨著國產化需求增長,公司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國泰君安研報表示,日韓等海外材料龍頭企業產能擴張計劃保守,硅片等大宗半導體材料供應持續緊張。此輪半導體晶圓制造產能大幅擴張,臺積電、中芯國際等龍頭企業資本開支均創歷史新高,而海外半導體材料龍頭企業信越、SUMCO、陶氏等資本開支計劃相對保守。
在制造大幅擴張產能而材料廠商相對保守的情況下,疊加疫情、國際關系摩擦等因素,半導體材料供應持續緊張。以占比最大的半導體硅片為例,硅片價格迎來大幅上漲,預計緊張狀態將持續至2023年下半年。
“如今,半導體材料各細分市場集中度均較高,其中硅片市場全球前五大公司的市場份額高達87%。目前,企業國產化意愿全面加強,國產半導體材料的產品導入和產能釋放進程有望明顯加快。”一位半導體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隨著2021年第一輪半導體設備導入工作完成,新增產能將于2022年下半年陸續釋放,材料將緊隨設備成為下一階段的需求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