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 吳新竹
主業拓展屢遭挫敗,露笑科技開啟新一輪“燒錢模式”。
具有更高性能的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備受期待,硅片廠、半導體器件廠商均對該領域投入大量研發,爭取在產業化成熟之前取得技術突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高研發壁壘的行業出會出現露笑科技(002617.SZ)這家跨界探索者,公司上市后圍繞新能源上下游屢次發起并購,標的公司被收購以后業績變臉,或被處置,或修改業績承諾,但公司越挫越勇,接連發起數億元規模的定增,欲率先實現6英寸導電型碳化硅襯底片批量化國產替代。
耐人尋味的是,露笑科技募投項目的實施主體幾乎沒有,碳化硅相關專利,客戶實力不足,產品良率不得而知,規模化生產的效益得不到保證。公司對研發團隊的業績考核預期與募投項目的效益預測呈現兩種版本,且歷史研發費用微薄,碳化硅襯底片的規模化生產技術來源成謎。
2021年第三季度,露笑科技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已出現虧損,“造血”能力不足,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資金的回款情況需持續關注。
業績慘淡 現金流承壓
露笑科技原本是一家電磁線制造商,主要產品為漆包線。2016年至2020年,中國漆包線產量穩定,市場規模由160萬噸增長至176萬噸,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前三名約占25%的市場份額。2014年以后,露笑科技的漆包線收入跌破20億元,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為13.50億元,毛利率僅為3.36%。
公司上市后通過并購相繼切入了電機、藍寶石晶片、動力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業務,效益大多不及預期。2017年,公司利用募集資金和自有資金先后收購了上海正昀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正昀”)和江蘇鼎陽綠能電力有限公司(下稱“江蘇鼎陽”)的100%股權,對價分別為3.50億元和5.50億元,分別產生商譽2.68億元和3.70億元;交易對方承諾2019年上海正昀和江蘇鼎陽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7800萬元和1.50億元,而實際上,上海正昀和江蘇鼎陽業績變臉,分別實現凈利潤-1037萬元和-2441萬元。2019年12月和2020年2月,露笑科技處置了上海正昀和將江蘇鼎陽兩家公司,這場并購沒有給公司的經營帶來改善。
2019年5月,露笑科技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了順宇潔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順宇潔能”)100%的股權,對價為14.85億元,評估值較賬面價值增值率為28.51%,該交易構成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彼時順宇潔能電站開發已并網裝機容量為546.80MW,交易對方承諾,2019年至2021年,順宇潔能擬實現的凈利潤承諾數合計不低于6.64億元。
實際上,標的公司2019年實現凈利潤2.23億元,受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影響,順宇潔能原計劃配套建設光伏電站出現延期,露笑科技將業績對賭方案調整為2019年、2021年和2022年累計實現凈利潤不低于5.40億元,如此一來,順宇潔能2021年和2022年平均只需實現凈利潤1.59億元便可完成對賭。2020年4月,順宇潔能以自有資金1.72億元收購了海城愛康電力有限公司(下稱“海城愛康”)100%的股權,海城愛康并網裝機容量為25.07MW,2019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達1231萬元,海城愛康或可幫助順宇潔能實現對賭目標。
2021年前三季度,露笑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6.7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3678萬元,其中第三季度的扣非歸母凈利潤為-551萬元,同比下降118.75%;單季虧損的同時,上市公司現金流亦十分緊張,2020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43億元。2021年以來,公司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維持在20億元以上的高位,其他應收款在3億元以上。半年報顯示,賬齡在2-3年的應收賬款為2.87億元,與上年同期的1.08億元相比增幅較大;其他應收款中,股權處置款為1.56億元,其他單位資金往來1.59億元,占用了公司大量資金。公司還開展新能源汽車貿易業務,分期銷售新能源汽車,2021年上半年該業務占用其他流動資產1.78億元。
連環募資 效益“畫餅”?
嘗試了豐富多元的業務未見穩固效益,“造血”能力不足,露笑科技再次描繪“藍圖”,向半導體領域進軍。2020年,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10億元資金,其中7億元用于碳化硅項目,實際上只募集到6.15億元,其中3億元償還銀行貸款,2.85億元用于新建碳化硅襯底片產業化項目,3000萬元用于碳化硅研發中心項目。2021年,公司再次發起大手筆定增,擬募集25.67億元,其中19.40億元用于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碳化硅)產業園項目,5億元用于大尺寸碳化硅襯底片研發中心項目,1.27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碳化硅產業園項目完成后將形成24萬片6英寸導電型碳化硅襯底片的產能,公司預計該項目在建設期的24個月內完成廠房的建設、機器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生產的試運行等,預計在建設期后的第一年能達到設計產能的60%,建設期后第二年能達到設計產能的80%,建設期后第三年完全達產;銷售收入將從第一年的8.92億元增長至第三年的13.88億元,凈利潤將從1.25億元增長至2.26億元,凈利率從14.01%升高至16.28%。這樣的效益預測與同行相比是極其樂觀的,行業龍頭WOLFSPEED(下稱“克里科技”)近三個財年均虧損,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30%左右;II-VI(下稱“貳陸公司”)最近一個財年的凈利率為9.58%;天岳先進經歷了三年虧損,2021年方才扭虧,上半年該公司碳化硅襯底的良率為75.47%。
碳化硅襯底環節的質量直接影響下游外延片和器件的質量,可靠性需要得到充分驗證。露笑科技宣稱,截至2021年12月,公司6英寸導電型碳化硅襯底片的年產能約為2.5萬片,且已取得下游客戶訂單,正在進行生產備貨,目前已投產的生產線處于產能爬坡階段,該產線的良率如何需密切關注。
對于產能消化及目標客戶問題,公司向深交所表示,合肥露笑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合肥露笑”)2021年10月已與東莞市天域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東莞天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如果公司研制的碳化硅導電襯底能夠滿足對方產業化生產技術要求,對方在同等條件下將優先選用公司生產的碳化硅導電襯底,計劃2022年至2024年,公司為東莞天域預留產能約15萬片。企查查顯示,東莞天域的實繳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15萬片碳化硅襯底的總價在8億元以上,即便產品能夠滿足對方對產業化的要求,東莞天域有能力采購這么多襯底嗎?
碳化硅專利之謎
露笑科技自身對研發投入較低,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的研發費用僅為4668萬元和5699萬元,合肥露笑負責實施碳化硅產業園項目,露笑科技對其持股比例為55.65%。合肥露笑僅有三項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與碳化硅沒有直接關聯,如何承擔近20億元的產業化項目充滿懸念。
合肥露笑的其他股東為合肥長豐產業投促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合肥北城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公司和長豐四面體新材料科技中心(下稱“長豐四面體”)。據介紹,碳化硅相關技術依靠陳之戰博士研究團隊,陳之戰曾獲授權專利50余項。
露笑科技還通過員工持股計劃向陳之戰授予了100萬股股票,授予碳化硅事業部負責人50萬股股票,授予價格均為零。業績考核僅以公司的碳化硅銷售收入為標準,2021年不低于3000萬元,2021年和2022年累計應不低于1億元,2021年至2023年累計不低于5億元,未設定專利申請數量、凈利潤等更具挑戰性的目標。考核標準與碳化硅產業園項目的效益預測呈現出巨大反差,如果只達成業績考核標準將意味著合肥露笑的項目進度十分遲緩。露笑科技對外宣稱其掌握的6英寸導電型碳化硅襯底片批量生產技術更具優勢,有望率先實現批量化國產替代,既然如此,為何員工持股計劃考核門檻如此保守?
這位擁有50余項專利的首席科學家將提供多少專利給合肥露笑使用不得而知,相比之下,天岳先進累計獲得發明專利103項,主要產品是4英寸半絕緣型碳化硅襯底,6英寸半絕緣型和6英寸導電型襯底處于小批量銷售階段。而通過此次定增,露笑科技志在形成24萬片6英寸導電型碳化硅襯底片的產能,50余項專利能否支撐起這一愿望呢?
截至發稿,露笑科技未就本文所提疑問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