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7-10日,一年一度行業盛會,第八屆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IFWS 2022)&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SSLCHINA 2022)將于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
半導體發光器件是固態顯示與照明技術的共同基礎。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不同類型的發光器件的深入研究,新型顯示與照明技術得到了相應的發展,這為未來信息顯示與照明的多元化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術和數字經濟的興起,新型顯示技術不斷迭代,提升顯示效果,其中Mini/Micro LED 顯示技術正成為新興顯示技術新的一極,為顯示領域注入了新的成長動力。
Mini/Micro LED作為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得到了各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這兩年對Mini/Micro LED產業形成了重要支撐。Mini/Micro LED產業鏈投融資也是熱度不減。Mini LED背光技術相對更為成熟,得到了Apple、三星、TCL等諸多品牌的青睞,實現了規模化量產。
Micro LED顯示是一種新型的由微米級半導體自發光像元組成的陣列顯示技術,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低功耗、高集成、高穩定性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從最小到最大尺寸的任何顯示場合,并從平板顯示擴展到AR/VR/MR、空間顯示、柔性顯示、透明顯示、可穿戴顯示、智能車載顯示及光通信、光互聯、醫療探測等領域。Micro LED顯示性能優勢明顯,我國全產業鏈核心企業已盡數加入并不斷取得進展,目前正處于量產技術突破的前夜。
據組委會透露,大會籌備工作正有序推進中,其中本屆論壇的“Mini/Micro LED及其他新型顯示技術”分會由福州大學教授嚴群,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教授王新強,中民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納微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閆春輝,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劉斌,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黃凱,TCL集團工業研究院副院長馬松林,北京易美新創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TO劉國旭,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企劃部副總監邱云,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員劉召軍等也業內知名專家共同召集。
材料與裝備等的發展都會對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分會上,來自Saphlux Inc公司、北京大學、英國斯特斯克萊德大學、清華大學、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中微公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康美特、廈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來自國內外產學研用產業鏈的代表性專家們、企業家們將帶來一大波精彩報告,從材料、裝備到應用,分享Mini/Micro LED及其他新型顯示技術的最新進展。
據了解,目前該分會初步確認部分報告嘉賓&演講主題/方向有:(或有調整,請以現場日程為準!)
基于NPQD技術制備的全彩色高效率的micro-LED
宋杰——Saphlux Inc公司技術研發副總裁
藍寶石襯底InGaN基紅色LED及MicroLED
王新強--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東莞光電研究院院長
High-Bandwidth Deep Ultra-Violet Micro-LEDs for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onathan MCKENDRY——英國斯特斯克萊德大學
面向AR微顯示應用的超小尺寸氮化物Micro-LED研究
汪萊——清華大學信息電子工程系光電子研究所所長
基于光響應聚合物的Micro-LED可編程巨量組裝技術研究進展
龔政——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教授,新型顯示團隊負責人
用于藍綠光Mini/Micro-LED生產的MOCVD新型裝備
陳耀——中微公司MOCVD工藝總監
InGaN基紅色發光二極管:從傳統LED到Micro-LED
莊喆——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集成電路學院助理教授
基于InGaN基硅襯底微LED的多色集成轉移印刷技術
田朋飛——復旦大學副教授
Real-time Observation of Ion Migration in Perovskite and Its Influence on Device Stability
李澄——廈門大學研究員
Suitable contacting scheme for evaluating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GaN-based p-type layers
劉建平(黃思溢)——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納米所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nonpolar GaInN/GaN multiple-quantum-shells grown on GaN nanowires for Micro-LEDs
盧衛芳——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學系,副教授
用于高像素密度顯示器的高效率Micro-LED和納米LED
劉先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副教授
部分嘉賓簡介
嚴群,分會召集人,福州大學特聘教授,國際信息顯示學會(SID)中國區總裁,國際顯示行業領域的權威專家。原主動發光顯示技術委員會主席,以及IEC國際標準委員會顯示工作組(TC110)專家。由于在顯示技術方面的突出貢獻,2013年獲SID特殊貢獻獎(Special Recognition Award)和2017年獲SID Fellow,他是中國大陸出生的唯一一位學者同時擁有SID特殊貢獻獎和SID Fellow獎。在專業領域發表了多于40項的文獻和28項會議報告, 專利發明40項。現從事Micro LED顯示技術和交互式富媒體技術研發,并擔任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大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斌,分會召集人,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在江蘇省光電信息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半導體節能器件及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展開III族氮化物異質結構和光電子器件研究。曾先后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III-V族半導體國家研究中心、瑞典皇家工學院(KTH)、香港中文大學訪問研究。研究方向為寬帶隙半導體材料及異質結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半導體固態照明技術。主持或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5項,參加國家重大研究“973”、“863”計劃項目多項。截止目前,已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40余篇,申請/授權中國或美國發明專利40余項。
王新強,分會召集人,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物理與器件研究,發表SCI論文160余篇,SCI引用逾2500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做邀請報告30余次,受邀在兩部英文專著中撰寫了二章節,申請/獲得發明專利12項,擔任國家重點研究計劃項目負責人(首席),承擔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等多項課題。擔任Elsevier出版社“Superlattices and Microstructures”編輯,NPG出版社“Scientific Reports”和Wiley出版社Physica Status Solidi系列編委。
閆春輝,分會召集人,廣東中民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務副院長,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電子工程博士,曾任美國加州大學圣迭哥分校訪問研究員;美國AXT公司光電研發總監,美國載培科思公司首席技術主管,美國路美光電首席技術官,美國亞威朗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在半導體光電領域有超過25年的研發與制造經驗。發表論文40余篇,擁有LED相關專利20余項。1992年曾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黃凱,分會召集人,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領域涉及深紫外LED、日盲紫外光電探測器、納米光子學、金屬表面等離子體學等。多次在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Applied Physics Express、Scientific Reports等重要期刊上發表文章,授權發明專利3項。
劉國旭,分會召集人,北京易美新創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TO。畢業于北京大學,留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 (UIUC),在博士畢業后的15年里一直在美國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先后就職于美國通用汽車電子部, 英特爾, 朗訊貝爾實驗室(Bell Lab), 北方電訊(Nortel),Luminus等多家國際知名企業,擔任技術總監等職務。2009年回國聯合創立了易美芯光。劉博士在封裝設計、工藝研發、系統集成及可靠性分析具有豐富的經驗。參與并主持了多項具有重大影響的研發項目,多次受邀在知名的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曾獲得權威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
劉召軍,分會召集人,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員。研究方向包括LED微型顯示以及LED固態照明;化合物半導體高速電子遷移率器件(HEMTs);二維材料與器件;微納結構與器件;以及平板顯示等。劉博士在國內外知名雜志以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余篇;他擁有10項美國專利,其中2項已授權;50余項中國專利,其中20余項已授權。劉博士及其團隊在2011年香港科技大學“百萬港元創業大賽”中取得第二名的成績。他還是兩家LED相關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宋杰,Saphlux Inc公司技術研發副總裁。宋杰博士本科畢業于蘭州大學。隨后保送到北京大學跟從沈波教授攻讀博士學位。2011年博士畢業后,他加人美國耶魯大學電子工程系(ProfJung Han'sgroup)先后從事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員的工作,并于2016年擔任美國Saphlux公司首席科學家一職。他主要從事GaN基薄膜材料和器件的外延生長制備和研究工作,采用新穎的制備方法獲得高質車的GaN材料,從而提高GaN基器件的性能。宋杰博士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制備了藍寶石襯底上異質外延生長的無層錯的半極性GaN材料。相關工作也被Compound Semiconductor報道。訖今為止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Lette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Nanotechnoloev筆雜志上發表peer-reviewed論文40余籃。
汪萊,清華大學信息電子工程系光電子研究所所長。研究內容包括GaN基材料的MOCVD生長技術;GaN基發光二極管;InGaN量子點及器件;GaN基納米材料及納米結構;GaN基紫外光探測器和氣體、液體傳感器。其領導的課題組從2000年起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氮化物LED的研究,在高內量子效率InGaN量子阱外延生長和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年來,在國內率先開展了InGaN量子點的生長研究,研制出基于多層量子點有源區的藍、綠、黃、紅、近紅外、白光等多色LED,為下一代高色品半導體照明光源、低閾值可見光激光器的研制奠定了基礎。
龔政,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教授、首席科學家.曾在英國留學工作12余年。先后擔任英國思克萊德大學研究員、英國mLED LTD研發經理,以及Facebook旗下Oculus公司研發科學家。龔博士在鎵氮Micro-LED顯示及封裝集成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代表性成果包括GaN Micro-LED高分辨率矩陣尋址微陣列,CMOS驅動GaN基LED微陣列芯片,基于LED微陣列的亞微米分辨率光刻機原型等.龔博士曾在英國參與組建當時最早的Micro-LED創業公司mLED(后被facebook于2016年收購),在公司工作期間積累了深厚的工業研發經驗和企業管理能力。作為mLED公司研發經理,領導團隊設計了一系列基于micro-LED的工業產品,如掃描儀,軍工領域的瞄準儀等,為公司創造了重大效益。曾獲mLED公司2016年度“杰出貢獻獎”。
田朋飛,復旦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卓博導師。長期致力于氮化鎵基micro-LED器件研究,師從micro-LED先驅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為國內最早開展micro-LED研究的科研人員之一,在micro-LED多個方面具有原創性的貢獻,相關研究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2007年至今從事micro-LED顯示、可見光通信、水下光通信等方向的研究。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S Photonics、Advanced Science、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期刊發表50余篇SCI論文。授權發明專利7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復旦大學“卓越2025”人才培育計劃等。研究成果被Semiconductor Today、Laser Focus World、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期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國內外機構報道,被諾貝爾獎得主評價首次系統研究了micro-LED的尺寸效應。主要研究方向:Micro-LED、探測器、晶體管、及集成多功能芯片;照明 ;可見光通信;高速水下無線光通信;機器學習、太陽能電池等多功能芯片應用。主要項目經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鈣鈦礦量子點調控全彩色快響應氮化鎵基micro-LED顯示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面向高速并行水下無線光通信的micro-LED陣列器件的高調制帶寬機理研究”;主持TCL華星光電產學研項目“Micro-LED display技術及其量產可行性研究”;主持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主持復旦大學“卓越2025”人才培育計劃-卓學優秀人才;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速可見光通信技術研究及芯片化設計”;參與英國工程與自然研究理事會(EPSRC)項目“超并行可見光通信(Ultra-parallel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莊喆,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集成電路學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為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材料外延與表征;寬禁帶半導體微納光電子技術;寬禁帶半導體功能薄膜光電器件。在Adv. Func. Mater.、Appl. Phys. Lett.、Nanotechnology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0多篇,其中有3篇第一作者論文被選為當期雜志封面高亮論文報道;申請中國專利4項,其中已授權1項。博士論文獲得2017年南京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
李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其師從祝世寧院士,于2009年獲得南京大學物理系碩士學位。博士階段,在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師從Neil Greenham教授,進行有機半導體光電器件的研究。2014年至2019年,在德國拜羅伊特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目前擔任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微電子與集成電路系副主任。李澄研究員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利用各種光學表征手段,研究新型半導體光電器件的性能衰減機制,包括原位熒光成像顯微,電致吸收譜以及阻抗譜等方法。發表文章40余篇和5篇專利, 入選ESI熱點論文(ESI前0.1%)2篇,高被引論文(ESI前1%)3篇, 根據Google學術查詢,申請人論文共被引用2700余次。
盧衛芳,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MOCVD選區外延,Micro/Nano-LED材料與器件, 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新型結構與應用等。
更多論壇信息:
會議時間:2022年11月7日-10日
會議地點:中國 - 蘇州 - 蘇州國際博覽中心G館
日程安排
注冊權益收費表
備注:*中關村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或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ASA)成員單位在此基礎上再享受10%優惠。
*學生參會需提交相關證件。
*會議現場報到注冊不享受各種優惠政策。
*IFWS相關會議包括:開幕大會、碳化硅襯底材料生長與加工、射頻電子材料與器件、碳化硅功率電子材料與器件、氮化物襯底材料生長與同質外延、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固態紫外材料與器件、Mini/Micro LED及其他新型顯示技術、閉幕大會。
*SSLCHINA相關會議包括:開幕大會、固態紫外材料與器件、半導體照明材料與封裝模組、Mini/Micro LED及其他新型顯示技術、生物農業光照技術、半導體激光器與光通信、教育照明與健康光環境、光醫療與健康、閉幕大會。
*產業峰會包括:生物農業光照技術與產業應用峰會、生物農業光照技術與產業應用峰會、車用半導體創新合作峰會、UV LED創新應用、Mini/Micro-LED技術產業應用峰會。
*若由于某些原因,您繳費后無法參會,可辦理退款事宜,組委會將扣除一定的退款手續費。
*自助餐包含:11月9日午餐和晚餐、10日午餐。
論壇線上注冊平臺
IFWS&SSLCHINA 2022在線注冊通道
*備注:請微信掃碼查看并注冊,注冊成功后可在個人中心查看電子票信息、申請發票、為他人報名、分享海報等等。
酒店推薦
?特別提醒:因論壇同期有很多展會舉辦,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附近酒店客房預定十分緊俏,越是提前預定酒店價格越劃算,請參會代表根據自己行程提前預定論壇期間?酒店房間。
酒店 |
房型 |
房價 |
早餐 |
聯系人 |
蘇州洲際酒店 |
城景標準間、大床房 |
950 |
含兩份早餐 |
柯經理 13656230547 |
金雞湖景大床房 |
1180 |
含1-2份早餐 |
||
金雞湖景雙床房 |
1180 |
含兩份早餐 |
||
蘇州文博諾富特酒店 |
高級單人房 |
750 |
含一份早餐 |
魯經理 18262020468 |
高級雙人房 |
820 |
含兩份早餐 |
||
豪華單人房 |
850 |
含一份早餐 |
||
豪華雙人房 |
920 |
含兩份早餐 |
||
柏頤酒店(蘇州金雞湖國際博覽中心店) |
大床房 |
448 |
含早餐 |
客人報半導體會議(阮經理) 0512-62650999 |
標間房 |
||||
豪華大床房 |
488 |
含早餐 |
||
豪華標間房 |
||||
漢庭酒店(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店) |
550左右 |
0512-62382666 |
備注:以上酒店僅為推薦酒店,客人報“11月7-10日半導體會議”預定房間可以享受一定優惠,不過酒店房間價格會根據住房人數增長會有一定上浮,具體請以當日酒店價格為準?。同時,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附近交通也十分方便,展會期間酒店價格均會上浮,不過各種價位酒店都很多,可根據自身預算通過攜程/同程等APP在線預定心怡的酒店?。越是提前預定酒店,價格越劃算!